

Citation: Peng Lichong, Li Suqin. Preparation of Na-X Zeolite from Chlorite[J]. Chemistry, 2018, 81(8): 713-719.

绿泥石矿制备Na-X分子筛
English
Preparation of Na-X Zeolite from Chlorite
-
Key words:
- Chlorite tailings
- / Na-X zeolite
- / Pre-treated
- / Hydrothermal synthesis
-
目前中国有超过100亿吨的尾矿,主要应用于建筑材料[1],如基材[2]、地质聚合物[3]、矿物集合物[4]、低硅尾矿砌块[5]、砖[6]等,但是大部分尾矿堆积在尾矿坝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工业中合成Na-X型分子筛的原料主要为化学纯的硅酸钠和氢氧化铝,价格昂贵,原料成本高。通过利用高岭土、珍珠岩、浮岩、钾长石等天然铝硅酸盐尾矿作为替代原料会大大降低成本,目前备受关注。
Chandrasekhar等[7]以高岭土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Na-X沸石。此外,由高岭土合成A型[8]、P型、Y型和磷酸硅铝型(SAPO-5)[9]分子筛都有报道。历阳等[10]以硅藻土为原料,170℃晶化48h,体系pH为13,通过水热法合成ZSM-5分子筛。Querol等[11]利用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通过改变液固比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合成出了多种类型的沸石,产物的沸石质量分数为40%~75%。Arafat等[12]由粉煤灰通过微波合成了Y型和ZSM-5沸石分子筛。
在环境威胁和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实现尾矿的综合利用是我国矿业的必然选择。本试验利用含硅尾矿制备Na-X型分子筛,实现尾矿的高附加值利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绿泥石是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多是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蚀变的产物。本试验中天然绿泥石来自于辽宁鞍山钢铁厂,由于矿石中氧化铁含量高,颜色呈深灰色。
表 1
组成成分 含量/% SiO2 46.02 Al2O3 21.89 Fe2O3 14.21 MgO 11.13 CaO 1.79 SO3 0.43 K2O 0.23 TiO2 0.24 其他 0.45 烧损 3.32 绿泥石中SiO2组分含量为46.02%,Al2O3含量21.89%,两者含量达到67.91%。Fe2O3和MgO组分含量达到25.34%,其中烧损为3.32%。Na-X型分子筛的n(SiO2)/n(A12O3)为3左右,与绿泥石组成成分相差不大,因此尝试以绿泥石为原料制备Na-X分子筛。
绿泥石矿物主要结晶相为绿泥石、石英以及少量铁闪石。图 1中,标记1、2、3的分别为SiO2、绿泥石和铁闪石的峰。绿泥石中的硅以SiO2和硅酸盐(Mg, Fe, Al)6(Si, Al)4O10(OH)8(00-029-0701)的形式存在;铁元素以硅酸盐为主要存在形式,另外还存在少量的铁闪石(Fe5.5Mg1.5Si8O24H2(00-007-0394))。
图 1
1.2 绿泥石焙烧预处理过程
将绿泥石与200目的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以不同质量比充分混合,置于刚玉坩埚中,在马弗炉中升温至一定温度(恒温2h),焙烧产物为浅黄色粉体。
1.3 沸石分子筛的合成
绿石泥焙烧后的产物用去离子水以一定液固比浸取,通过电磁加热搅拌,使硅离子充分溶解,过滤。然后于2.5mol/L NaOH溶液中浸取滤渣,使焙烧产物中的硅铝酸盐在OH-作用下分解为硅酸盐和铝酸盐。调整滤液中n(SiO2)/n(A12O3)、n(H2O)/n(Na2O)等参数,分别置于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恒温箱中保持100℃晶化12h。合成的沸石分子筛用去离子水洗涤至pH为10,120℃烘干。
1.4 分析方法和仪器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测定溶液中硅铝浓度;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布鲁克D8ADVANCE)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1800)测定沸石分子筛的物相结构和组分;采用MLA250矿相解离分析仪观察沸石分子筛的形貌。
2. 选取Na2CO3与绿泥石矿混合焙烧
2.1 绿泥石矿焙烧温度确定
绿泥石中除了SiO2以外,其他元素以复杂化合物的形态存在。焙烧温度过高时造成能源浪费,温度过低时原料不能充分活化。图 2是差热分析图,曲线中821℃为Na2CO3熔解吸热点,此时Na2CO3与绿泥石反应放出CO2。考虑到实验误差,设定830℃为焙烧温度。
图 2
2.2 XRD图谱
由图 3可知,水溶脱硅前的焙烧样品中存在NaAlSiO4、Na2SiO3、Na4Mg2Si3O10(硅酸镁钠)晶相;水溶脱硅后存在NaAlSiO4、Na4Mg2Si3O10晶相。经过水溶后的焙烧样品中未检测到Na2SiO3的存在,说明其已全部溶解在水中。因为NaAlSiO4不溶于水但溶于碱,几乎全部的NaAlSiO4未发生溶解,留于水溶后的焙烧样品中。
图 3
XRD图谱中未检测到铁元素的存在,说明绿泥石经过焙烧活化处理后铁元素以非晶态形式存在。绿泥石焙烧活化水溶处理后的固体物质经过扫描电镜分析,如图 4、图 5所示,铁元素大量存在于固体中,质量分数达到27.23%,氧元素质量分数达到41.25%,硅元素质量分数达到13.78%,铝元素质量分数达到9.10%,镁的质量分数达到7.65%。绿泥石焙烧活化水溶处理后的溶液经过ICP分析几乎检测不到铁元素和镁元素的存在,说明铁和镁元素基本全部存在于绿泥石焙烧活化水溶后的固体物质中,避免了大量的铁元素对制备分子筛产生不良影响。
图 4
图 5
2.3 焙烧样品脱硅试验
在搅拌温度60℃下,分别考察碱矿比、焙烧温度、固液比对焙烧样品脱硅率的影响。
由表 2可知,试验4和5的硅溶出率分别为39.33%和40.10%,两者相差不大;但两者加热温度相差20℃,液固比分别为10和20。因此选择Na2CO3/绿泥石质量比0.8、加热温度830℃、液固比为10,此时硅铝溶出率分别为39.33%和0.72%。
表 2
表 2 不同条件下绿泥石中硅和铝的溶出率Table 2. Dissolution rate of silicon and aluminum in chlorid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编号 Na2CO3/绿泥石 加热温度/℃ 液体/固体/(mL/g) 硅的溶出率/% 铝的溶出率/% 1 0.6 810 5 29.37 0.21 2 0.6 830 10 37.37 0.52 3 0.6 850 20 36.60 0.47 4 0.8 830 10 39.33 0.72 5 0.8 850 20 40.10 0.93 6 1 830 5 37.09 0.79 7 1 850 20 42.81 1.33 8 1 830 10 40.78 1.40 2.4 脱硅后的剩余固体碱溶情况分析
为了充分利用剩余的固体硅和铝硅酸盐,需要在碱性溶液中溶解两次。本实验选取NaOH作为溶解剂,分别考察脱硅后的剩余固体在1、1.5、2、2.5 mol/L NaOH溶液中硅和铝的浸出率。
图 6为不同溶度的碱性溶液中Si4+和Al3+的溶出率随时间的变化。在20min内硅的溶出率较高,但20min以后溶出率开始逐渐下降且在120min内达到最低值,并逐渐趋于稳定[14]。在2.5mol/L NaOH溶液中,铝的溶出率在很短时间内达到很高的水平,然后显著下降。可见在20min时硅和铝离子的溶出率最高,分别达到71%和67%。整个过程需要过滤两次,第一次过滤,大量的硅和少量的铝溶解在2.5mol/L NaOH溶液中;第二次过滤,一部分的硅和大量的铝离子溶解在2.5mol/L NaOH溶液中。
图 6
3. 分子筛工艺参数确定试验
3.1 SiO2/Al2O3摩尔比确定
通过外加Na2SiO3来调节SiO2/A12O3比。n(SiO2)/n(A12O3)为2.4和2.6时,合成物中除含有X型分子筛(Na88Al88Si104O384.220H2O)外,还含有未命名的Na6[AlSiO4]6.4H2O分子筛。随着体系中SiO2/A12O3的提高,当n(SiO2)/n(A12O3)=2.8时,产物中A型分子筛的XRD峰消失,此时为纯净的X型分子筛。在n(SiO2)/n(A12O3)=3.0时,纯相X型分子筛的结晶度有所上升。当SiO2/A12O3比继续升高时,如n(SiO2)/n(A12O3)=3.2,产物中虽以X型分子筛为主,但又有P型和未命名分子筛的XRD衍射峰出现。因此n(SiO2)/n(A12O3)定为3.0。
图 7
3.2 n(H2O)/n(Na2O)比确定
碱度是影响分子筛晶型的重要参数。碱在分子筛晶化过程中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作为沸石的组成成分,参与硅酸盐离子与铝酸盐离子的缩聚反应;二是加快晶化速率,缩短晶化时间。因为提高碱度可提高介质中水的溶解能力,促进活性离子的溶解、混合和迁移,进而提高硅铝化合物的溶解速率和它们在溶液中的浓度,有利于沸石晶体的生长。但过低的碱度影响NaSiAlO4的溶解,造成成分分布不均匀,导致沸石杂晶的出现;另一方面对晶粒大小和形状产生较大影响。
图 8中,当n(H2O)/n(Na2O)=50,得到了纯净的X型分子筛;在n(H2O)/n(Na2O)=60下,除X型分子筛的XRD峰以外,也出现了少量的P型和A型分子筛的XRD峰。原因是,当碱度不足时活性离子不能及时溶解,造成体系局部的n(H2O)/n(Na2O)偏高或偏低,形成少量的P型分子筛和A型分子筛。在n(H2O)/n(Na2O)=40下,出现了少量的A型分子筛的特征峰。在n(H2O)/n(Na2O)=30下,出现了较为纯相的未命名分子筛的XRD衍射峰。因此n(H2O)/n(Na2O)定为50。
图 8
3.3 晶化时间的影响
如图 9所示,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产物结晶度先增大后减小。晶化时间短,体系中活性离子反应不完全,影响了产物的结晶度;晶化时间过长,如晶化18h,会出现P型分子筛;晶化12h分子筛的结晶度较好。
图 9
3.4 晶化温度
如图 10所示,80℃时产品出现了X分子筛的特征衍射峰。当温度升高到110℃,晶体以X分子筛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未命名杂项。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在低温条件下分子筛的成核速度较快而晶体生长速度很慢,同时不能提供给晶体各晶面生长的活化能。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晶体成核速度会慢慢减小,但是晶核的生长速度会有所增加,促进晶体结晶度越来越高,晶形越来越完善,适宜的晶化温度为100℃。
图 10
4. 分子筛表征
4.1 Na-X分子筛的SEM特征
如图 11所示,合成样品晶体形貌无明显的非晶相,图像显示沸石颗粒是任意分布的凝聚相。此外,结晶相形貌为八面体,颗粒大小均匀,尺寸在1~2μm左右。
图 11
4.2 Na-X分子筛的XRD分析
由合成样品的XRD谱图(图 12)分析发现,仅有Na-X分子筛(化学式Na88Al88Si104O384 220H2O)存在。主要的衍射峰位于2θ=9.96°、15.61°、23.26°、26.78°、30.91°。这些峰值与JCPDS标准卡片(NO.39-0218)的数据吻合。
图 12
4.3 红外光谱分析
如图 13所示,在3475.09cm-1的宽吸收峰对应于H-O-H的伸缩振动,属于羟基或存在于沸石孔道中物理吸附的水分子。在1648.35cm-1的特征峰可以证明水分子的O-H弯曲振动或者由于样品中水分子不完全脱水导致的变形弯曲振动。Si(Al)O4特征吸收带存在于中红外区(200~1300 cm-1)[13]。
图 13
在1023.95cm-1处的峰归因于在分子筛内部非对称伸展导致其内部四面体的振动。此外,在757.88和677.34 cm-1处的峰被分配到一个对称伸缩。位于566.96cm-1处的弱峰对应于八面沸石中六元环(6R)发生的面外振动。位于467.65 cm-1处的峰则对应于Si(Al)-O弯曲振动。总之,上述红外光谱数据与商业报道的Na-X沸石的特征峰吻合[14]。
4.4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
如图 14,合成的Na-X分子筛符合Ⅰ型等温线,Ⅰ型等温线特征为随着压力的增加等温线由水平变为陡峭,当到达饱和蒸气压时吸附等温线与脱附等温线相交且基本在一条线上,表明Na-X分子筛的孔径分布比较均一。图 15显示Na-X分子筛的孔径在2.0nm以下,且孔径主要分布在0.4~0.8 nm区间,为微孔吸附剂。图 16显示t曲线存在两个不同斜率的直线,其中一条线从原点开始且斜率较大,另一条斜线比较平缓,表明Na-X分子筛具有均匀尺寸的孔径。
图 14
图 15
图 16
4.5 相关技术指标
静态水吸附采用国标GB/T6287-86测定,合成的Na-X分子筛与工业品Na-X分子筛进行技术指标对比,从表 3中可知,合成的Na-X分子筛满足中国化工行业标准(HG/T2690-95)要求(吸水率大于23%)。
表 3
表 3 制备的Na-X分子筛与工业Na-X分子筛技术指标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Na-X zeolite prepared in this work and industrial Na-X zeolite分子筛 黑色和状态 白度/% 烧失量/%a 静态吸水率/% pH 工业品Na-X分子筛 白色,粉末 ≥97+0.5 ≤24 29.53 ≤11.5 制备的Na-X分子筛 白色,粉末 97.3 20.2 29.13 11.2 a575℃,1h 5. 结论
碳酸钠与绿泥石焙烧预处理,使绿泥石中硅铝酸盐分解生成硅酸钠和硅铝酸钠。少量水浸取焙烧产物,可达到脱硅的目的。由于硅铝离子在溶出过程存在过饱和现象,用碱液处理脱硅后剩余的绿泥石有利于硅铝离子的进一步溶出。采用Na2CO3焙烧预处理后的绿泥石硅和铝的提取率较高。Na2CO3与绿泥石高温碱溶后,分别加水和NaOH浸出硅和铝离子,在时间为20min时,溶出率分别达到为71%和67%。绿泥石制备Na-X分子筛的优化工艺参数为n(SiO2)/n(A12O3)=3.0、n(H2O)/n(Na2O)=50,在恒温箱中保持100℃晶化12h。合成的分子筛分子式为:Na88Al88Si104O384 220H2O,为Na-X分子筛。纯度较高,晶型完整,无其他杂质,晶体为八面体,粒径为1~2μm。红外光谱数据与商业报道的Na-X沸石的特征峰吻合,Na-X分子筛符合Ⅰ型等温线,孔径均匀且主要区间为0.4~0.8 nm,为微孔吸附剂。此外,Na-X分子筛满足中国化工行业标准(HG/T2690-95)要求(吸水率大于23%)。
-
-
[1]
刘露, 郑卫, 李潘, 祝聪玲.四川有色金属, 2008, (03):36~40. doi: 10.3969/j.issn.1006-4079.2008.03.009
-
[2]
J S Sun, Y M Dou, Z X Che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s of Cement Stabilized Iron Ore Tailing Gravel in Highway Application//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2011, 97:425~428.
-
[3]
Y Cao, W Z Yin, S Dong. Powder Technol. Appl. V, 2013, 826:253~259.
-
[4]
Y M Nie, M H Xia, J X Zh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Mineral Polymer Made from Iron Tailing//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2011, 168:730~733.
-
[5]
王银生, 张志国, 曹素改.粉煤灰综合利用, 2013, (03):41~43. doi: 10.3969/j.issn.1005-8249.2013.03.011
-
[6]
Y H Fang, Y M Cu, Q B Kang et al. Constr. Build. Mater., 2011, 25(2):867~872. doi: 10.1016/j.conbuildmat.2010.06.100
-
[7]
S Chandrasekhar, P N Pramada. Porous Mater., 1999, 6:283~297. doi: 10.1023/A:1009632606671
-
[8]
吴其胜, 黎水平, 苏沙沙.化工进展, 2009, 28(1):130~134. doi: 10.3321/j.issn:1000-6613.2009.01.026
-
[9]
J F M Denayer, A R Ocakoglu, J A Martenset al. J. Catal., 2004, 226(1):240~244. doi: 10.1016/j.jcat.2004.05.018
-
[10]
历阳, 王有和, 刘元良等.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4, 45(05):54~59. doi: 10.3969/j.issn.1005-2399.2014.05.011
-
[11]
X Querol, J C Umana, F Plana et al. Fuel, 2001, 80(6):857~865. doi: 10.1016/S0016-2361(00)00156-3
-
[12]
A Arafat, J C Jansen, A R Ebaid et al. Zeolites, 1993, 13(3):162~165. doi: 10.1016/S0144-2449(05)80272-6
-
[13]
U D Joshi, P N Joshi, S S Tamhankar et al. Therm. Chim. Acta, 2002, 387(2):121~130. doi: 10.1016/S0040-6031(01)00840-1
-
[14]
D Chen, X Hu, L Shi et al. Appl. Clay Sci., 2012, 59:148~151.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9131712000671
-
[1]
-
表 1 绿泥石的化学组成成分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hlorite
组成成分 含量/% SiO2 46.02 Al2O3 21.89 Fe2O3 14.21 MgO 11.13 CaO 1.79 SO3 0.43 K2O 0.23 TiO2 0.24 其他 0.45 烧损 3.32 表 2 不同条件下绿泥石中硅和铝的溶出率
Table 2. Dissolution rate of silicon and aluminum in chlorid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编号 Na2CO3/绿泥石 加热温度/℃ 液体/固体/(mL/g) 硅的溶出率/% 铝的溶出率/% 1 0.6 810 5 29.37 0.21 2 0.6 830 10 37.37 0.52 3 0.6 850 20 36.60 0.47 4 0.8 830 10 39.33 0.72 5 0.8 850 20 40.10 0.93 6 1 830 5 37.09 0.79 7 1 850 20 42.81 1.33 8 1 830 10 40.78 1.40 表 3 制备的Na-X分子筛与工业Na-X分子筛技术指标对比
Table 3. Comparison of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Na-X zeolite prepared in this work and industrial Na-X zeolite
分子筛 黑色和状态 白度/% 烧失量/%a 静态吸水率/% pH 工业品Na-X分子筛 白色,粉末 ≥97+0.5 ≤24 29.53 ≤11.5 制备的Na-X分子筛 白色,粉末 97.3 20.2 29.13 11.2 a575℃,1h -

计量
- PDF下载量: 19
- 文章访问数: 1612
- HTML全文浏览量: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