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类器官芯片的药物筛选及其中的生物化学原理

渠志倍 王昌鑫 醴磊 李佳泽 张骏

引用本文: 渠志倍, 王昌鑫, 醴磊, 李佳泽, 张骏. 基于类器官芯片的药物筛选及其中的生物化学原理[J]. 大学化学, 2024, 39(7): 278-286. doi: 10.3866/PKU.DXHX202311039 shu
Citation:  Zhibei Qu,  Changxin Wang,  Lei Li,  Jiaze Li,  Jun Zhang. Organoid-on-a-Chip for Drug Screening and the Inherent Biochemistry Principles[J]. University Chemistry, 2024, 39(7): 278-286. doi: 10.3866/PKU.DXHX202311039 shu

基于类器官芯片的药物筛选及其中的生物化学原理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2004058);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验动物研究领域专项项目(23141900900)

摘要: 类器官芯片是21世纪新兴前沿交叉技术,其通过对人体细胞进行三维体外培养,使之发育为具有符合人体生理、病理条件,以及具有类人体器官功能的类器官。类器官芯片可集成于电子化芯片,在药物筛选及安全性评价、个性化诊疗、体外诊断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空间。类器官芯片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前沿技术,和传统的基于细胞和实验动物的药物筛选方法相比,具备成本低廉、动物福利性好、准确性高、适用面广等优点,代表了药物筛选和安全性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类器官芯片用于药物筛选,其背后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化学原理。将类器官芯片相关知识引入大学课堂,对医药类专业本科及研究生了解药物研发前沿热点,同时系统化理解原本零散的生物化学知识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类器官芯片为出发点,将介绍类器官芯片的概念、原理、构建方式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同时立足类器官芯片在细胞生物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电子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分析其背后的生物化学原理,并结合“生物化学”教学进行8课时的课程设计建议,以适应新时代医药类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要求。

English

    1. [1]

      祁武, 叶世慧, 林俊强, 林亮, 吴霞, 林飞龙, 柯浩, 赵丽敏. 现代肿瘤医学, 2023, 31(11), 2124.

    2. [2]

      邱广志, 喻礼怀, 张昌卫, 董丽.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35 (7), 4231.

    3. [3]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7), 657.

    4. [4]

      Zhang, B. Y.; Korolj, A.; Lai, B. F. L; Radisic, M. Nat. Rev. Mater. 2018, 3 (8), 257.Zhang, B. Y.; Korolj, A.; Lai, B. F. L; Radisic, M. Nat. Rev. Mater. 2018, 3 (8), 257.

    5. [5]

      邹臻杰. 新药研发或不再需要动物试验——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将成下一风口. 第一财经日报, 2023-05-11(A06).

    6. [6]

      王亚清, 陶婷婷, 秦建华.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23, 53(2), 211.

    7. [7]

      马连素, 李军男. 实验动物科学, 2023, 40(2), 94.

    8. [8]

      Vlachogiannis, G.; Hedayat, S.; Vatsiou, A.; Jamin, Y.; Fernández-Mateos, J.; Khan, K.; Lampis, A.; Eason, K.; Huntingford, L.; Burke, R.; et al. Science 2018, 359 (6378), 920.Vlachogiannis, G.; Hedayat, S.; Vatsiou, A.; Jamin, Y.; Fernández-Mateos, J.; Khan, K.; Lampis, A.; Eason, K.; Huntingford, L.; Burke, R.; et al. Science 2018, 359 (6378), 920.

    9. [9]

      王祥龙, 田雨闪, 陈欢, 侯宏卫, 胡清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2, 44 (10), 2006.

    10. [10]

      秦建华, 张敏, 于浩, 李中玉.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 32, 1281.

    11. [11]

      侯宇, 赵琳, 高照, 姜勇, 郭晓宇, 屠鹏飞, 艾晓妮. 基于肝代谢的抗肿瘤高通量器官芯片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 第七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 第七届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 The 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chemistry and Microsystems摘要集. 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 第七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 第七届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 The 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chemistry and Microsystems, 陕西杨凌, 2019年5月17-20日. 陕西杨凌, 2019: 24-26.

    12. [12]

      Cho, A.-N.; Jin, Y.; An, Y.; Kim, J.; Choi, Y. S.; Lee, J. S.; Kim, J.; Choi, W.-Y.; Koo, D.-J.; Yu, W.; et al. Nat. Commun. 2021, 12, 4730.Cho, A.-N.; Jin, Y.; An, Y.; Kim, J.; Choi, Y. S.; Lee, J. S.; Kim, J.; Choi, W.-Y.; Koo, D.-J.; Yu, W.; et al. Nat. Commun. 2021, 12, 4730.

    13. [13]

      Wang, Y.; Wang, H.; Deng, P.; Tao, T.; Liu, H.; Wu, S.; Chen, W.; Qin, J. ACS Biomater. Sci. Eng. 2020, 6(10), 5734.Wang, Y.; Wang, H.; Deng, P.; Tao, T.; Liu, H.; Wu, S.; Chen, W.; Qin, J. ACS Biomater. Sci. Eng. 2020, 6(10), 5734.

    14. [14]

      Schuster, B.; Junkin, M.; Kashaf, S. S.; Romero-Calvo, I.; Kirby, K.; Matthews, J.; Weber, C. R.; Rzhetsky, A.; White, K. P.; Tay, S. Nat. Commun. 2020, 11, 5271.Schuster, B.; Junkin, M.; Kashaf, S. S.; Romero-Calvo, I.; Kirby, K.; Matthews, J.; Weber, C. R.; Rzhetsky, A.; White, K. P.; Tay, S. Nat. Commun. 2020, 11, 5271.

    15. [15]

      Rajan, S. A. P.; Aleman, J.; Wan, M.; Zarandi, P. N.; Nzou, G.; Murphy, S.; Bishop, C. E.; Sadri-Ardekani, H.; Shupe, T.; Atala, A.; et al. Acta Biomater. 2020, 106, 124.Rajan, S. A. P.; Aleman, J.; Wan, M.; Zarandi, P. N.; Nzou, G.; Murphy, S.; Bishop, C. E.; Sadri-Ardekani, H.; Shupe, T.; Atala, A.; et al. Acta Biomater. 2020, 106, 124.

    16. [16]

      丁友真. 动物学杂志, 1984, No. 5, 47.

    17. [17]

      马卫列, 张志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 287(11), 60.

    18. [18]

      何航道. 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18.

    19. [19]

      罗雅馨, 毕浩然, 陈晓旭, 杨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11), 1785.

    20. [20]

      杨浠, 王思瑶, 郝林琳, 张一宁. 肿瘤, 2021, 41(11), 792.

    21. [21]

      许婷婷, 刘玮, 赵著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 21(3), 39.

    22. [22]

      周璨, 杨利楠, 杨琨, 刘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25), 4038.

    23. [23]

      刘传书. 再生医学突破, 中国科学家诱导出人类全能干细胞. 科技日报, 2022-03-23(001).

    24. [24]

      谢雨礼. 张江科技评论, 2020, 18(1), 57.

    25. [25]

      李晓娜, 齐先梅, 张田甜, 王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23, 39(2), 366.

    26. [26]

      郭丹丹, 吕狄亚, 王辉, 陈啸飞. 广东化工, 2022, 49(12), 215.

    27. [27]

      陈曦, 蒋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3, 54(2), 182.

    28. [28]

      冯晓, 孟倩, 陈巍, 余磊, 黄卫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2, 42(Z1), 112.

    29. [29]

      王晓霞, 刘红林, 刘志荣, 于保峰. 基础医学教育, 2023, 25(4), 297.

    30. [30]

      王聪睿, 董卫华, 王小引, 单琳琳, 杨保胜.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0, 27(4), 427.

    31. [31]

      林远海, 王晓宇, 王俊生. 西部素质教育, 2023, 9(12), 179.

    32. [32]

      郑梅竹, 潘奕辰, 鲁婷婷, 陆瑶, 张薇, 范亚军.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 42(6), 173.

    33. [33]

      毛颖基.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39(2), 10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189
  • HTML全文浏览量:  6
文章相关
  • 发布日期:  2023-12-11
  • 收稿日期:  2023-11-12
  • 修回日期:  2023-11-24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