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催化类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袁冰 于凤丽 解从霞

引用本文: 袁冰, 于凤丽, 解从霞.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催化类课程教学案例设计[J]. 大学化学, 2024, 39(3): 191-198. doi: 10.3866/PKU.DXHX202309032 shu
Citation:  Bing Yuan,  Fengli Yu,  Congxia Xie. Teaching Cases Design of Catalysis Courses for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J]. University Chemistry, 2024, 39(3): 191-198. doi: 10.3866/PKU.DXHX202309032 shu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催化类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通讯作者: 袁冰,Email:yuanbing@qust.edu.cn
  • 基金项目:

    山东省优质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立项(SDYAL202208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2152024);青岛科技大学第三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立项(青科大教字[2021]17号);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KCSZ12)

摘要: 催化类课程是化学化工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将课堂知识、科研进展和生产实际整合为教学案例,作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载体,是新工科改造的现实需求。本文提出了催化类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构想及部分设计示例,旨在提高催化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新工科人才提供支撑。

English

    1. [1]

      赵继, 谢寅波. 中国高教研究, 2019, No. 11, 9.

    2. [2]

      张大良. 新工科建设的六个问题导向. 光明日报, 2017-04-18.

    3. [3]

      顾佩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 No. 4, 1.

    4. [4]

      林健.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 38 (2), 26.

    5. [5]

      任玉琢, 徐利梅, 谢晓梅, 李辉, 黄艳, 黄廷祝.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 No. 3, 29.

    6. [6]

      苏海涛, 胡鸿志, 徐翠锋, 许金, 郭庆.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 36 (9), 222.

    7. [7]

      田景芝, 荆涛, 郑永杰, 王波, 杜晓昕.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 36 (11), 266.

    8. [8]

      王荣德, 王培良, 王智群, 钱懿. 中国高校科技, 2019, No. 10, 59.

    9. [9]

      朱鋆珊, 赵彩云. 山东化工, 2020, 49 (20), 231.

    10. [10]

      李文生, 邱发成, 张兴然, 张强, 刘作华. 广东化工, 2021, 48 (8), 328.

    11. [11]

      蔡喆. 广州化工, 2020, 48 (4), 121.

    12. [12]

      彭淑静, 张启俭, 周艳军, 郭洁, 齐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 No. 52, 171.

    13. [13]

      Barnes, L. B.; Christensen, C. R.; Hansen, A. J. Teaching and the Case Method: Texts, Cases, and Readings, 3rd ed.;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 USA, 1994.Barnes, L. B.; Christensen, C. R.; Hansen, A. J. Teaching and the Case Method: Texts, Cases, and Readings, 3rd ed.;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 USA, 1994.

    14. [14]

      刘红梅. 江苏高教, 2016, No. 4, 71.

    15. [15]

      康晓红, 程志明, 李智, 刘博, 段武彪. 化学教育, 2016, 37 (2), 47.

    16. [16]

      邢闯, 吕鹏, 盖希坤. 教育教学论坛, 2016, No. 22, 128.

    17. [17]

      褚睿智, 孟献梁, 苗真勇, 刘建周. 广州化工, 2016, 44 (17), 176.

    18. [18]

      高海燕, 蒋平平. 广州化工, 2013,41 (1), 192.

    19. [19]

      王艳力, 杨飘萍, 盖世丽, 贺飞, 殷金玲. 化工高等教育, 2021, 38 (1), 128.

    20. [20]

      吴志杰. 化工高等教育, 2015, No. 2, 52.

    21. [21]

      郭俊辉, 曹旭华, 王富忠.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No. 3, 140.

    22. [22]

      邵先钊, 王伟, 李志洲, 刘军海, 张海冉. 化工管理, 2021, 16, 13.

    23. [23]

      史金铭, 薛哲勇, 王晶英, 许志茹, 李晓岩, 滕春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1, 37 (8), 1124.

    24. [24]

      Xi, Z. W.; Zhou, N.; Sun, Y.; Li, K. L. Science 2001, 292 (5519), 1139.Xi, Z. W.; Zhou, N.; Sun, Y.; Li, K. L. Science 2001, 292 (5519), 1139.

    25. [25]

      Leng, Y.; Wang, J.; Zhu, D. R.; Ren, X. Q.; Ge, H. Q.; Shen, L. Angew. Chem. Int. Ed. 2009,121 (1), 174.Leng, Y.; Wang, J.; Zhu, D. R.; Ren, X. Q.; Ge, H. Q.; Shen, L. Angew. Chem. Int. Ed. 2009,121 (1), 17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216
  • HTML全文浏览量:  19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3-09-1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