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Volume 37 Issue 8
2022, 37(8): 220400
doi: 10.3866/PKU.DXHX202204004
Abstract:
新农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对化学类专业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化学类专业面对国家农业发展战略需求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核心要素,凝练教学理念,设计农业特色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农大方案”,围绕提升“知农爱农情怀”和“强农兴农本领”重构了课程教学体系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加强思政育人和知农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培养了农林院校特色创新型领军后备人才。
新农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对化学类专业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化学类专业面对国家农业发展战略需求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核心要素,凝练教学理念,设计农业特色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农大方案”,围绕提升“知农爱农情怀”和“强农兴农本领”重构了课程教学体系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加强思政育人和知农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培养了农林院校特色创新型领军后备人才。
2022, 37(8): 220407
doi: 10.3866/PKU.DXHX202204075
Abstract:
自教育部启动“双万计划”以来,四川农业大学积极响应号召,对化学生物学与应用化学本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在新农科背景下,紧密围绕化学专业定位,依托生物资源化学、生物与医药“本硕博”培养体系以及“化学”和“生物与生物化学”双学科优势,从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特色课程体系与一流课程建设、实验平台与科研团队建设、学生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校化学生物学已获批四川省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学科于2022年跻身ESI全球前1%。为同类农业院校本科化学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自教育部启动“双万计划”以来,四川农业大学积极响应号召,对化学生物学与应用化学本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在新农科背景下,紧密围绕化学专业定位,依托生物资源化学、生物与医药“本硕博”培养体系以及“化学”和“生物与生物化学”双学科优势,从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特色课程体系与一流课程建设、实验平台与科研团队建设、学生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校化学生物学已获批四川省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学科于2022年跻身ESI全球前1%。为同类农业院校本科化学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2022, 37(8): 220701
doi: 10.3866/PKU.DXHX202207011
Abstract:
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新农科”建设是我国振兴高等农林教育的重要举措。以东北林业大学化学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为例,从课程内容选择和优化、教学设计、课程思政与示范引领、编著教材、教学评价、第二课堂、实验与实践、产教融合和国际化联合办学等九个方面的改革和收获进行探讨,为本科农林院校一流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新农科”建设是我国振兴高等农林教育的重要举措。以东北林业大学化学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为例,从课程内容选择和优化、教学设计、课程思政与示范引领、编著教材、教学评价、第二课堂、实验与实践、产教融合和国际化联合办学等九个方面的改革和收获进行探讨,为本科农林院校一流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2022, 37(8): 220604
doi: 10.3866/PKU.DXHX202206048
Abstract: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化学基础课程存在的不足,分别从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与实践活动,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卓越农林新人才打下基础。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化学基础课程存在的不足,分别从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与实践活动,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卓越农林新人才打下基础。
2022, 37(8): 220305
doi: 10.3866/PKU.DXHX202203052
Abstract:
河北农业大学化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结合“新农科”建设背景和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使命,构建了以“12345+N+N+1”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课程采用知识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重建、案例教学分层设计、学习通平台塑造凝练、“凯米斯垂的奇妙小屋”公众号创建、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等多措并举,构筑了崭新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和行业素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深度融合,“新农科”有效地融入了课程教学全过程,形成鲜明的专业课程特色。以“12345+N+N+1”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成效显著,相关成果对化学一流专业特色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河北农业大学化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结合“新农科”建设背景和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使命,构建了以“12345+N+N+1”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课程采用知识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重建、案例教学分层设计、学习通平台塑造凝练、“凯米斯垂的奇妙小屋”公众号创建、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等多措并举,构筑了崭新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和行业素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深度融合,“新农科”有效地融入了课程教学全过程,形成鲜明的专业课程特色。以“12345+N+N+1”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成效显著,相关成果对化学一流专业特色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022, 37(8): 211209
doi: 10.3866/PKU.DXHX202112092
Abstract: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涉农高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为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能力过硬的新型农林人才,本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通过深耕教材挖掘具有新农科特色的教学元素,实现农科知识与化学知识高度融合,并通过科教融合、专创融入拓展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涉农高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为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能力过硬的新型农林人才,本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通过深耕教材挖掘具有新农科特色的教学元素,实现农科知识与化学知识高度融合,并通过科教融合、专创融入拓展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022, 37(8): 220608
doi: 10.3866/PKU.DXHX202206085
Abstract:
近年来,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普及对高等农业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构建有机化学立体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并实践了以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和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课前–课堂–课后全面覆盖的立体教学模式,并总结该模式的实践进展和效果。有机化学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有效提升了本校有机化学课程建设水平,也为其他高等农业院校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近年来,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普及对高等农业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构建有机化学立体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并实践了以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和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课前–课堂–课后全面覆盖的立体教学模式,并总结该模式的实践进展和效果。有机化学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有效提升了本校有机化学课程建设水平,也为其他高等农业院校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2022, 37(8): 211105
doi: 10.3866/PKU.DXHX202111052
Abstract:
以东北林业大学分析化学国家一流课程为例,探讨了农林类高校分析化学课程建设的策略和实践。课程改革以满足农林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农林人才为出发点,按照一流课程“两性一度”的要求,构建了“三维4L”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评价多角度开展教学改革。
以东北林业大学分析化学国家一流课程为例,探讨了农林类高校分析化学课程建设的策略和实践。课程改革以满足农林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农林人才为出发点,按照一流课程“两性一度”的要求,构建了“三维4L”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评价多角度开展教学改革。
2022, 37(8): 220205
doi: 10.3866/PKU.DXHX202202055
Abstract: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探索与构建农林类分析化学教学新模式——“三融入三结合”课程体系。通过新模式教学,助力学生领略分析化学在农林学科中发展与应用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牢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涵养学生的“三农”和家国情怀,打通分析化学与农科专业一体化育人的渠道。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探索与构建农林类分析化学教学新模式——“三融入三结合”课程体系。通过新模式教学,助力学生领略分析化学在农林学科中发展与应用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牢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涵养学生的“三农”和家国情怀,打通分析化学与农科专业一体化育人的渠道。
2022, 37(8): 211207
doi: 10.3866/PKU.DXHX202112072
Abstract:
新农科背景下,秉承“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模式,从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过程化考核四个维度对分析化学II进行课程教学创新,打造线下金课。实践证明,课程教学创新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培养学生具有知识、能力、素质、情怀的“四有目标”,在全面推进新农科建设,培育卓越农林人才上发挥了作用。
新农科背景下,秉承“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模式,从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过程化考核四个维度对分析化学II进行课程教学创新,打造线下金课。实践证明,课程教学创新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培养学生具有知识、能力、素质、情怀的“四有目标”,在全面推进新农科建设,培育卓越农林人才上发挥了作用。
2022, 37(8): 220700
doi: 10.3866/PKU.DXHX202207004
Abstract:
以中国农业大学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为例,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从课程发展现状和挑战出发,准确把握课程建设方向,主动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始终围绕课程内容、前沿科技、国家战略进行实践探索,致力于培养卓越农林人才,肩负起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和担当。
以中国农业大学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为例,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从课程发展现状和挑战出发,准确把握课程建设方向,主动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始终围绕课程内容、前沿科技、国家战略进行实践探索,致力于培养卓越农林人才,肩负起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和担当。
2022, 37(8): 211107
doi: 10.3866/PKU.DXHX202111075
Abstract:
将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中的逆合成分析思维方法有机地应用于农药合成课程教学过程中,突破常规教学模式的约束,通过“观察、拆分、转化、整理”四步教学法,对具体农药品种的逆向合成分析,归纳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合成路线,可推广应用到同类型课程教学中。该教学创新方法不但解决了农药合成教学过程中枯燥无味并且难以抓住关键的难题,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逆向思维分析的能力,将其农药合成路线设计方法和技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重要创新教学改革,其教学研究成果对其他精细化学品的合成路线设计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将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中的逆合成分析思维方法有机地应用于农药合成课程教学过程中,突破常规教学模式的约束,通过“观察、拆分、转化、整理”四步教学法,对具体农药品种的逆向合成分析,归纳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合成路线,可推广应用到同类型课程教学中。该教学创新方法不但解决了农药合成教学过程中枯燥无味并且难以抓住关键的难题,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逆向思维分析的能力,将其农药合成路线设计方法和技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重要创新教学改革,其教学研究成果对其他精细化学品的合成路线设计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2022, 37(8): 220602
doi: 10.3866/PKU.DXHX202206021
Abstract:
农药分析化学是一门应用化学专业的基础课,各大涉农院校的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植物保护、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均有开设。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本文针对课程“重应用轻科学、重残留轻产品、重技术轻管理、重传授轻育人”的教学现状,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思政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农药分析化学是一门应用化学专业的基础课,各大涉农院校的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植物保护、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均有开设。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本文针对课程“重应用轻科学、重残留轻产品、重技术轻管理、重传授轻育人”的教学现状,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思政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2022, 37(8): 220604
doi: 10.3866/PKU.DXHX202206042
Abstract:
高等农林院校的农药残留分析课程作为化学学科与农业学科的交叉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新农科”背景下,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农药残留分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要挑战,提出课程教学改革设计实践方法,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为国家“三农”战略推进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
高等农林院校的农药残留分析课程作为化学学科与农业学科的交叉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新农科”背景下,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农药残留分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要挑战,提出课程教学改革设计实践方法,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为国家“三农”战略推进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
2022, 37(8): 220501
doi: 10.3866/PKU.DXHX202205019
Abstract:
通过对我校药学专业表面活性剂化学课程的教学探索发现,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模块化,利用讨论式(小组现场讨论、课堂PPT相互评价、课后收集材料课堂提问交流三种方式)教学,发挥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可以使该课堂的学习活跃度高涨,大幅提高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效果,同时发挥了高校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作用,本实践中所用的模式和方法对其他化学课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通过对我校药学专业表面活性剂化学课程的教学探索发现,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模块化,利用讨论式(小组现场讨论、课堂PPT相互评价、课后收集材料课堂提问交流三种方式)教学,发挥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可以使该课堂的学习活跃度高涨,大幅提高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效果,同时发挥了高校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作用,本实践中所用的模式和方法对其他化学课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22, 37(8): 220301
doi: 10.3866/PKU.DXHX202203019
Abstract:
“新农科”建设要求培养农业基础扎实,且兼具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及创新型人才,而其支撑的落脚点在于改革专业培养体系及课程教学模式。本论文以面向本校农学类、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天然产物化学课程为实践载体,对照“新农科”的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以“药味”为基础,“农味”为特色,并融合“工味”元素的“三味一体”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依托“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构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与主动性,并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更好地服务于复合型及创新型的“新农人”培养。
“新农科”建设要求培养农业基础扎实,且兼具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及创新型人才,而其支撑的落脚点在于改革专业培养体系及课程教学模式。本论文以面向本校农学类、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天然产物化学课程为实践载体,对照“新农科”的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以“药味”为基础,“农味”为特色,并融合“工味”元素的“三味一体”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依托“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构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与主动性,并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更好地服务于复合型及创新型的“新农人”培养。
2022, 37(8): 211207
doi: 10.3866/PKU.DXHX202112075
Abstract:
探讨在农科普通化学稀溶液依数性教学中结合学生专业运用情景教学法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针对国内普通化学教材中关于稀溶液依数性中蒸气压下降公式中k表达式的不同表示形式,从蒸气压下降公式的推导入手,提出了两者表示形式不同的原因是物理量量纲问题引起的。该方法减少学生相关计算的出错概率,并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蒸气压下降及稀溶液其他依数性的理解。
探讨在农科普通化学稀溶液依数性教学中结合学生专业运用情景教学法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针对国内普通化学教材中关于稀溶液依数性中蒸气压下降公式中k表达式的不同表示形式,从蒸气压下降公式的推导入手,提出了两者表示形式不同的原因是物理量量纲问题引起的。该方法减少学生相关计算的出错概率,并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蒸气压下降及稀溶液其他依数性的理解。
2022, 37(8): 220700
doi: 10.3866/PKU.DXHX202207008
Abstract:
新疆在我国化工、农林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化工原理作为多个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借助农林院校的农科研究和农学人文特色,结合化工专业特长,挖掘出地方化工农林特色,对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工原理课程开展了多个方面的改革,包括爱国爱疆教育、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育、与化工农林企业实际生产案例相结合等,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质量,改革成效明显,学生在参加竞赛活动、考研和就业方面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新疆在我国化工、农林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化工原理作为多个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借助农林院校的农科研究和农学人文特色,结合化工专业特长,挖掘出地方化工农林特色,对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工原理课程开展了多个方面的改革,包括爱国爱疆教育、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育、与化工农林企业实际生产案例相结合等,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质量,改革成效明显,学生在参加竞赛活动、考研和就业方面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2022, 37(8): 220507
doi: 10.3866/PKU.DXHX202205075
Abstract:
分析在新农科背景下大学新生化学实验课承担的教学任务,思考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内涵,提升本科新生的高阶思维。领悟知识、技能、素质和能力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以“强基扩知、塑能增质”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改革方案,针对国家需求和本校发展大局,建立可动态调整的“X+4+Y”型层次化新生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在新生的化学实验课中多角度融入农耕元素,建立化学实验与农耕文化间的联系,增强知农爱农情怀;结合新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水平,建立趣学驿站,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技术,采用“带、引、练、推”多种手段,建立阶梯式多段位实验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多方面渐进提升大学新生的高阶思维与综合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后续的大学学习。
分析在新农科背景下大学新生化学实验课承担的教学任务,思考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内涵,提升本科新生的高阶思维。领悟知识、技能、素质和能力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以“强基扩知、塑能增质”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改革方案,针对国家需求和本校发展大局,建立可动态调整的“X+4+Y”型层次化新生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在新生的化学实验课中多角度融入农耕元素,建立化学实验与农耕文化间的联系,增强知农爱农情怀;结合新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水平,建立趣学驿站,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技术,采用“带、引、练、推”多种手段,建立阶梯式多段位实验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多方面渐进提升大学新生的高阶思维与综合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后续的大学学习。
2022, 37(8): 220504
doi: 10.3866/PKU.DXHX202205046
Abstract:
以山东农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国家一流课程为例,介绍农科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情况,总结借助信息技术在课程资源、教学模式、考评机制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为新农科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以山东农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国家一流课程为例,介绍农科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情况,总结借助信息技术在课程资源、教学模式、考评机制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为新农科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2022, 37(8): 210904
doi: 10.3866/PKU.DXHX202109045
Abstract:
基础化学实验是农林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校基础化学实验已开设20年,在新高考和大类招生的背景下,进一步总结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有助于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课程质量。同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对推进我校“双一流”和“新农科”建设,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础化学实验是农林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校基础化学实验已开设20年,在新高考和大类招生的背景下,进一步总结实践教学中的经验有助于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课程质量。同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对推进我校“双一流”和“新农科”建设,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2, 37(8): 211009
doi: 10.3866/PKU.DXHX202110093
Abstract:
在“新农科”背景下,结合林业院校植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实践,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在“新农科”背景下,结合林业院校植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实践,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2022, 37(8): 210807
doi: 10.3866/PKU.DXHX202108072
Abstract:
在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我校功能材料专业开设了生物质功能材料综合实验课程。该课程以农工融合发展为指导思路,以增强产出、提升学生科研素养为目标,研究建立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课程体系。本文从设计思路、训练重点、实验组织形式和课程评价方法介绍该课程体系的建立过程,为其他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在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我校功能材料专业开设了生物质功能材料综合实验课程。该课程以农工融合发展为指导思路,以增强产出、提升学生科研素养为目标,研究建立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课程体系。本文从设计思路、训练重点、实验组织形式和课程评价方法介绍该课程体系的建立过程,为其他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2022, 37(8): 220700
doi: 10.3866/PKU.DXHX202207005
Abstract:
新农科背景下将我校具有农业特色的化学竞赛成果深度融入表面及胶体化学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思政元素,在实验内容设计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形成“竞赛成果馈赠教学-教学激励竞赛”的良性循环链条,建立实验教学内容更新的长效机制,树立学生爱农情怀,推动兼具农业知识和化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新农科背景下将我校具有农业特色的化学竞赛成果深度融入表面及胶体化学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思政元素,在实验内容设计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形成“竞赛成果馈赠教学-教学激励竞赛”的良性循环链条,建立实验教学内容更新的长效机制,树立学生爱农情怀,推动兼具农业知识和化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022, 37(8): 220700
doi: 10.3866/PKU.DXHX202207006
Abstract:
以中国农业大学与康奈尔大学合作办学为契机,对中美涉农高校普通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比较和探讨,并分享了笔者团队在纯英文授课中的初步探索实践与心得体会,力求打造一套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化视野的世界一流农科大学普通化学的课程体系,为国内农林院校的本科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以中国农业大学与康奈尔大学合作办学为契机,对中美涉农高校普通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比较和探讨,并分享了笔者团队在纯英文授课中的初步探索实践与心得体会,力求打造一套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化视野的世界一流农科大学普通化学的课程体系,为国内农林院校的本科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2, 37(8): 220609
doi: 10.3866/PKU.DXHX202206094
Abstract:
面对“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卓越一流人才培养挑战,课程组在全英文有机化学教学前期实践基础上,稳步推进理念更新、环节精细设计、内容模块优化、优质资源支撑和综合考核等教学实践,实现了新教学策略下融入反馈优化机制的新型体系构建,支撑课程内涵提升,并从帮助学生建立学术宽视野主动吸收分子科技营养、提升教师的认知理论意识和能力运用、构建课程三维图谱助个性化发展等3个方面提出课程创新展望。
面对“新农科”背景下农林卓越一流人才培养挑战,课程组在全英文有机化学教学前期实践基础上,稳步推进理念更新、环节精细设计、内容模块优化、优质资源支撑和综合考核等教学实践,实现了新教学策略下融入反馈优化机制的新型体系构建,支撑课程内涵提升,并从帮助学生建立学术宽视野主动吸收分子科技营养、提升教师的认知理论意识和能力运用、构建课程三维图谱助个性化发展等3个方面提出课程创新展望。
2022, 37(8): 220507
doi: 10.3866/PKU.DXHX202205077
Abstract:
大学化学是一门具有哲学属性的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学案例的撰写,有目的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突出隐性思政的教学功能,做到时时处处事事育人,逐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教学目标。
大学化学是一门具有哲学属性的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学案例的撰写,有目的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突出隐性思政的教学功能,做到时时处处事事育人,逐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教学目标。
2022, 37(8): 220504
doi: 10.3866/PKU.DXHX202205048
Abstract:
以新疆农业大学化学教学为例,秉承我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针对边疆地区的特色和学情,提出以教师为主导推进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并加以实践,进而为培养知农爱农的新时代高级农林人才提供参考。
以新疆农业大学化学教学为例,秉承我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针对边疆地区的特色和学情,提出以教师为主导推进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并加以实践,进而为培养知农爱农的新时代高级农林人才提供参考。
2022, 37(8): 211207
doi: 10.3866/PKU.DXHX202112074
Abstract: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课程思政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大学基础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其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以有机化学为例,探索大学基础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策略。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分析了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现状,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其他大学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课程思政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大学基础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其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以有机化学为例,探索大学基础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策略。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分析了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现状,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其他大学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2022, 37(8): 210807
doi: 10.3866/PKU.DXHX202108070
Abstract:
“新农科”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以课程作为载体,通过深入挖掘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丰富的育人元素,围绕农林特色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构建农林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三全育人”的新体系,助力新时代知农爱农和强农兴农的“新农人”培养。
“新农科”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以课程作为载体,通过深入挖掘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丰富的育人元素,围绕农林特色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构建农林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三全育人”的新体系,助力新时代知农爱农和强农兴农的“新农人”培养。
2022, 37(8): 210807
doi: 10.3866/PKU.DXHX202108073
Abstract: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新农科背景下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发挥农林院校特色,将仪器分析化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典型案例设计、思政改革实施手段与路线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遵循“两性一度”的标准,努力构建新时代思政育人“金课”,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知农爱农的新型农林人才的目的。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新农科背景下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发挥农林院校特色,将仪器分析化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典型案例设计、思政改革实施手段与路线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遵循“两性一度”的标准,努力构建新时代思政育人“金课”,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知农爱农的新型农林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