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Volume 36 Issue 1

目录
2021, 36(1):
[Abstract](196) [FullText HTML] [PDF 343KB](2)
Abstract:
分析化学实验智慧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Xiuyun Wang , Yan Su , Yongce Zhang , Yuzhen Pan
2021, 36(1): 200103  doi: 10.3866/PKU.DXHX202001032
[Abstract](180) [FullText HTML] [PDF 526KB](6)
Abstract:
为了实施个性化、互动化、智慧化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本研究对分析化学实验进行了智慧教学模式改革实践。通过智能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信息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效提高了课堂的热烈度、达成度和学生的参与度、专注度。
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探索与思考
Qianying Sheng , Wenqing Zhang , Yan Wang , Yi Zhao , Haiyan Liu , Junhong Qian , Bo Zhang , Qing Wang , Ping Hu
2021, 36(1): 200202  doi: 10.3866/PKU.DXHX202002027
[Abstract](187) [FullText HTML] [PDF 729KB](5)
Abstract: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在本科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以分析化学课程为例,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为切入点的理念,对目前实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与思考,并对可以实行的辅助手段进行探索,希望从真正意义上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物理化学相关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建议(2020版)
Shuyong Zhang , Jinlin Li , Louzhen Fan , Wenhua Hou , Guowang Diao , Yupeng Guo
2021, 36(1): 200905  doi: 10.3866/PKU.DXHX202009052
[Abstract](218) [FullText HTML] [PDF 368KB](8)
Abstract:
介绍了“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物理化学相关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建议(2020版)”的修订情况,对使用该建议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理念,明确了物理化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以及各部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教学要求。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物理化学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和教学效果评价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Min Ji , Xinkui Wang , Yanbo Sun , Xuzhen Wang , Xinping Wang
2021, 36(1): 200704  doi: 10.3866/PKU.DXHX202007041
[Abstract](180) [FullText HTML] [PDF 402KB](7)
Abstract: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物理化学教学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通过问题引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从科学发展的历史角度出发,阐述相关概念、定律,并将学科前沿和应用案例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方法。通过翻转课堂和分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与时俱进,不断开创物理化学课程建设新局面
Changjun Peng , Shouhong Xu , Hongze Gang , Tianxiang Yin , Jun Hu , Yazhuo Shang , Honglai Liu , Encheng Hei
2021, 36(1): 200601  doi: 10.3866/PKU.DXHX202006013
[Abstract](187) [FullText HTML] [PDF 440KB](8)
Abstract:
物理化学课程作为化学类、材料类、药学类、化工类、生物类本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课,对于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起到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多年来,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教学团队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基,资源建设为根,模式创新为魂,能力培养为本”,持之以恒开展了物理化学课程改革与创新。本文将从一流团队建设、一流资源建设、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总结我们在争创一流课程中的思考和体会,提炼可供一线教学同行借鉴的经验。
化学类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路与重点——以山东大学物理化学一流课程建设为例
Shuyong Zhang , Mingying Qi , Aixin Song , Ying Li , Lin Niu , Shiling Yuan , Jingcheng Hao
2021, 36(1): 200802  doi: 10.3866/PKU.DXHX202008024
[Abstract](469) [FullText HTML] [PDF 317KB](5)
Abstract:
一流课程建设是一流本科建设的基础。本文首先基于对一流课程“两性一度”标准的认识,指出定位准确、目标清晰、基础良好、理念先进、建设一流、效果显著、示范引领是一流课程建设的关键特征,而后以山东大学物理化学一流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设计落实,介绍了课程在一流基础、一流师资、一流资源、一流理念、一流成效等5个方面开展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对未来各高校开展一流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双一流”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及实践
Xiang Pu , Hanguang Wang , Ping Zou , Guangtu Wang , Guizhou Yue , Kuan Liu , Li Cheng , Juhua Feng , Huixian Zhang , Qianming Huang , Hanbing Rao
2021, 36(1): 200205  doi: 10.3866/PKU.DXHX202002053
[Abstract](185) [FullText HTML] [PDF 1451KB](4)
Abstract:
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有机化学作为农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支撑,如何把握机遇,找准定位,深化有机化学基础课教学改革,为农林类学科培养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的优质生源是我们长期面临的挑战。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通过调研确立双一流建设期有机化学基础课实施性教学方案,构建有机化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实践“兴趣培养–思维开发–自主协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与“基础技能–综合应用–探索创新”梯度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农学、林学、动物医学等共35个专业推广,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支撑我校一流学科建设,为同类农林高校有机化学基础课教学提供参考。
以一流资源支撑结构化学一流课程建设
Hongwei Sun , Lan Chen
2021, 36(1): 200805  doi: 10.3866/PKU.DXHX202008056
[Abstract](182) [FullText HTML] [PDF 1670KB](8)
Abstract:
针对结构化学课程的特点,以教学效果为导向,进行了多媒体素材、虚拟模型实习、教学视频和教学网站等系列课程资源建设,建设成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外学习平台,显著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解决了理论课教学的难题,同时为新教学方法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考古化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Ying Ma , Gang Liu , Fen Wang , Heng Zhang , Qisheng Song , Shiling Yuan
2021, 36(1): 200501  doi: 10.3866/PKU.DXHX202005010
[Abstract](186) [FullText HTML] [PDF 1443KB](6)
Abstract:
介绍了文理交叉课程“考古化学”的建设情况,包括课程内容、教学团队及教学方法等。课程团队根据课程特点,充分考虑选课学生不同专业背景,构建了网上教学平台分享教学资料,同时建立课堂微信群加强师生交流和讨论,并在课堂中引入“以案例为基础”(Case-Based Leaning,CBL)的教学法,开展以案例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讲解为辅助指导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工程认证的化工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Rong Zeng , Yu Ren , Shifang Yang , Jianwen Liu , Kai Wang , Xueping Dang
2021, 36(1): 200800  doi: 10.3866/PKU.DXHX202008002
[Abstract](222) [FullText HTML] [PDF 650KB](3)
Abstract:
从培养工程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总结了部分高校在化工原理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满足工程认证的要求,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讨,分别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工程意识培养三方面提出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项目式翻转学习在表界面现象教学中的尝试
Xianfeng Zhang , Zhong Wu , Chunyan Guo
2021, 36(1): 200903  doi: 10.3866/PKU.DXHX202009036
[Abstract](165) [FullText HTML] [PDF 1423KB](4)
Abstract:
根据物理化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展开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项目驱动式翻转学习的教学模式,对课程项目进行了优化设计,有效展开创新型教学活动,结合表界面现象一章的教学内容,用具体教学案例说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该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基于产品开发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探索——以现代化妆品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
Dongxiu Yu , Jianjun Zhong , Ruijie Liang , Yuehui Wang
2021, 36(1): 200902  doi: 10.3866/PKU.DXHX202009022
[Abstract](175) [FullText HTML] [PDF 1100KB](3)
Abstract:
以学生为中心,以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为导向,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成为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现代化妆品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从多元化教学方法、沉浸式学习氛围、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产品项目、专题主播、技术专家身份转换等多维度构建了基于产品开发技能和素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实施并验证了其可行性。
形象化教学方法在药学专业化学类课程中的应用
Peng Zhan , Xinyong Liu
2021, 36(1): 200806  doi: 10.3866/PKU.DXHX202008064
[Abstract](183) [FullText HTML] [PDF 633KB](2)
Abstract:
针对药学化学类课程知识点繁杂、部分理论抽象的特点,应用形象化教学方法将重要知识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笔者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总结了比喻、比拟等形象化教学方法在无机化学、药物化学等化学类课程中的应用。
以临床案例为导向的检验班分析化学教学实践
Yinyao Niu , Congying Chen
2021, 36(1): 200709  doi: 10.3866/PKU.DXHX202007095
[Abstract](398) [FullText HTML] [PDF 411KB](2)
Abstract:
将分析化学内容与医学实际紧密结合,开展以临床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及在此基础上,增强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增强责任感、接受辩证的思想、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和逐渐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讨论式教学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Haixia Zhang , Yongsheng Ji
2021, 36(1): 200704  doi: 10.3866/PKU.DXHX202007049
[Abstract](192) [FullText HTML] [PDF 365KB](5)
Abstract: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基于仪器分析课程特点,尝试探索小组讨论式教学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从课程简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讨论式教学进行总结,为化学专业课堂教学探索提供借鉴。
从碳到氮——以“金课”标准在碳基材料转化设计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Xuanrui Du , Sihanbang Luo , Zewei Lin , Yu Wang
2021, 36(1): 200311  doi: 10.3866/PKU.DXHX202003111
[Abstract](193) [FullText HTML] [PDF 401KB](3)
Abstract:
碳材料一直以来是无机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本文基于教育部提出的“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通过对碳基材料转化设计,由石墨和石墨烯逐渐切入新型光催化剂石墨相氮化碳,并对其进行结构、性质及改性分析,提高学生理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课程一流建设
Zhenggen Zha , Quan Lan , Yuan Zheng , Jun Jiang , Lingling Li , Pingping Zhu
2021, 36(1): 200708  doi: 10.3866/PKU.DXHX202007084
[Abstract](204) [FullText HTML] [PDF 2601KB](2)
Abstract:
以绿色化学为导向构建制备、纯化、表征有机化学基础实验课程仪器平台,实施基础型、综合型和设计创新型实验项目,建设绿色化、层次化和信息化的课程体系。以信息化、新媒体和互联网为手段,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促进师生互动、课堂翻转、教学相长。以教研、科研成果引领课程内容改革,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传统与前沿的融合,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前沿性,实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设置计算化学模块
Tian Li , Pan Zhang , Lei Bian , Ling Guan , Xuanfeng Xu , Qihan Zhang , Jieyu Wang , Yingxia Wang
2021, 36(1): 201204  doi: 10.3866/PKU.DXHX202012048
[Abstract](205) [FullText HTML] [PDF 1704KB](2)
Abstract:
计算化学快速发展,对于化学研究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因此将其引入本科低年级实验教学很有必要。本文在调研国内外高校计算化学课程开设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本院学生特点和课程的需要,在面向大一本科生的核心实验课程——有机化学实验中引入了计算模块。模块设计从实验问题出发,将计算项目和实验紧密结合,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模式进行。利用Canvas线上教学平台对微课、讲义、作业、测验等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组织,通过直播课和微信群进行讨论和答疑,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混合式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培养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为导向的分析化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
Yunfeng Liu , Xiaoqing Yan , Zengjie Qiao
2021, 36(1): 200604  doi: 10.3866/PKU.DXHX202006046
[Abstract](212) [FullText HTML] [PDF 328KB](3)
Abstract:
为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以培养自我调节学习为基础的终身学习能力,在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将学生按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了以“设计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融合翻转课堂模式和问题导向教学”等为主线的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组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最后根据访谈、教学平台留言和统一的测验题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且实验组所有学生都愿意继续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制定自身学习目标及建立相应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方面有明显的改进。
普通化学实验“学生中心”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Dezhi Zhou , Mingfang He , Xiaohua Cao , Changlong Xu , Chanjuan Zhong , Pingping Wang
2021, 36(1): 200303  doi: 10.3866/PKU.DXHX202003033
[Abstract](185) [FullText HTML] [PDF 386KB](4)
Abstract:
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普通化学实验“学生中心”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及意义。从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实施效果三方面对“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和“学生中心”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比较。实践表明:“学生中心”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利用学习通网络学习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人格,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设计综合性实验强化物理化学理论课教学探索——以原电池设计为例
Yujun Si , Xinlu Liu , Handan Zhang , Shanshan Liu , Yixin Liu
2021, 36(1): 191005  doi: 10.3866/PKU.DXHX201910051
[Abstract](195) [FullText HTML] [PDF 617KB](3)
Abstract:
基于物理化学电化学理论,由本科生将酸碱中和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并予以实现。通过项目实施,有效增强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电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建立起对科学研究的直观认识,提升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开阔学术视野,强化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为创新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做出积极的探索。
基于金课标准的医学基础化学实验双语版教材设计与建设
Hongling Yuan , Qing Feng
2021, 36(1): 191206  doi: 10.3866/PKU.DXHX201912064
[Abstract](179) [FullText HTML] [PDF 2456KB](5)
Abstract:
高质量的教材是强化课程教学的基础,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金课建设,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将医学基础化学实验双语版教材结构设计为两大模块、四个层次,并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升教材高阶性、创新性及挑战度以达到金课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Jing Du , Wentao Zhao , Xia Feng , Xiaofei Ma
2021, 36(1): 200507  doi: 10.3866/PKU.DXHX202005078
[Abstract](357) [FullText HTML] [PDF 1383KB](2)
Abstract:
虚拟仿真教学是近年来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融合多学科、多区域、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方法,以天津大学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为例,介绍化学化工安全知识、理论知识、实验内容的有机融合,虚拟仿真资源的具体内容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特色。提供了一种虚拟仿真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高效结合的新模式,推动了化学化工类实验教学的发展。
有侨校特色的交互式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构建和实践
Yanhui Zhou , Zhubao Zhang , Meiyun Zhou , Xinyuan Xie , Miao Meng , Jianxin Meng , Dan Li
2021, 36(1): 200808  doi: 10.3866/PKU.DXHX202008085
[Abstract](176) [FullText HTML] [PDF 2307KB](2)
Abstract:
结合暨南大学侨校高度国际化特色,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多媒体、二维码、微信公众号等技术和平台,从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课程等方面开展信息化建设,构建有侨校特色的交互式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学环境信息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蛋白–配体复合物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与教学实践——COVID-19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线上教学的案例
Jian Wan , Yanliang Ren , Li Rao , Lin Wei , Yongjian Li , Yang Deng , Xianggao Meng , Hong Yuan
2021, 36(1): 200306  doi: 10.3866/PKU.DXHX202003066
[Abstract](186) [FullText HTML] [PDF 3930KB](3)
Abstract: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尺度鸿沟使得人类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微观结构,但化学研究者又必须基于微观结构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因此借助X射线衍射等仪器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是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些科学仪器普遍使用成本高昂、操作门槛高,且存在辐射污染的风险。这也成为了本科生学习和理解微观结构的最大障碍。我们本着“能实不虚、虚为实用、虚实结合”的建设理念,综合运用“数字化3D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将微观世界中的蛋白–配体复合物的晶体学研究、蛋白–配体结合构象的理论精准预测的最新成果,与“结构化学课程群”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机结合、重组再造、由浅入深地合理设计、二次开发、转化为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旨在构建一个“有图有真相”的三维、立体、直观的蛋白–配体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研讨空间,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学科表达及应用的能力与素养。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及性能探究
Haibo Zhang , Haiyan Liu , Qiong Ding , Chi Huang , Faqiong Zhao , Yuwen Liu
2021, 36(1): 200605  doi: 10.3866/PKU.DXHX202006051
[Abstract](178) [FullText HTML] [PDF 1623KB](3)
Abstract:
随着我国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不少高校开设了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制备、表征、电池组装和性能测试等综合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设备成本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全部实验需求。我们采用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虚拟实验过程中正极材料的制备、锂离子电池的组装和性能测试的完整流程,让学生熟悉电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而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实验效率和成功率,建立了虚实结合、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物理化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Lin Guo , Wenhua Hou
2021, 36(1): 201007  doi: 10.3866/PKU.DXHX202010079
[Abstract](188) [FullText HTML] [PDF 299KB](4)
Abstract:
介绍了南京大学物理化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工作及特点,结合疫情期间进行物理化学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讨论了物理化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为物理化学课程的线上教学提供参考。
物理化学课程在线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Dongmei Ren , Lixia Wang , Yan Zhao , Yunsheng Xia
2021, 36(1): 200801  doi: 10.3866/PKU.DXHX202008017
[Abstract](226) [FullText HTML] [PDF 375KB](4)
Abstract:
介绍了渤海大学的物理化学课程在钉钉平台进行线上授课的主要举措及经验。通过整个学期的实践可知,所构建的“简单–详细–归纳”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有利于不同自学能力的学生与不同层次的教学相匹配,我问你答式的视频归纳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的完美实现。在细致透明的教学管理、形影相随的过程考核的双重保障下,整个学期的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达80%以上,分目标达成度均在60%以上,这为相关教学提供了借鉴。
借鉴梅西大学经验开展农科有机化学在线教学
Junxian Jia , Jinzhong Zhao , Yongzhou Liu , Yongpo Zhang , Shifei Wang
2021, 36(1): 200601  doi: 10.3866/PKU.DXHX202006018
[Abstract](182) [FullText HTML] [PDF 306KB](2)
Abstract:
新西兰梅西大学以Stream教学平台为基础的远程、在线、混合教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分析了梅西大学在线教学平台运行、资源利用、课程形式、教学团队协作、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及其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启示。面对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延迟开学的形势,借鉴梅西大学经验,结合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实际,采取“信息技术支持下,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并重”的多元教学策略,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开展了农科有机化学在线教学实践。实践证明,在线教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本科在线教学提供了参考。
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机化学在线教学及成绩评定
Congying Gu , Xiaojin Zhang , Chen Jiang
2021, 36(1): 200807  doi: 10.3866/PKU.DXHX202008078
[Abstract](220) [FullText HTML] [PDF 1469KB](3)
Abstract:
在教育部的建设“中国金课”要求及“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我们实施了“自学在线课程+解惑和拓展直播讲解+归纳总结和做在线习题+在线讨论与答疑”的有机化学在线教学方案。用“10%自学在线课程+10%解惑和拓展直播课堂+10%归纳总结和做在线习题+5%在线讨论与答疑+15%期中测试+50%期末考试”的过程性考核方式评定了学生的有机化学总成绩。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保证了疫情期间的教学质量。
构建网络学习资源提高民族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
Xinyun Zhao , Xi Chen , Zhongqiang Zhou , Lamei Wu , Zhan Zhang
2021, 36(1): 200900  doi: 10.3866/PKU.DXHX202009003
[Abstract](274) [FullText HTML] [PDF 656KB](3)
Abstract:
利用学生对网络课程资源的信息反馈以及平台数据分析,对构建的超星学习资源进行优化,输出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并开展民族高校有机化学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学习并加深知识内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希望该研究成果对于多民族地区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或者其他基础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ddress:Zhongguancun North First Street 2,100190 Beijing, PR China Tel: +86-010-82449177-888
Powered By info@rhh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