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手性Eu(Ⅲ)配位聚合物及其氨基酸构型识别
王睿颖, 王会, 柴凤兰, 左志楠, 吴本来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50052
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设计合成的对映纯手性配体S-4'-[(2-羧基-5-氧代吡咯烷-1-基)甲基]-(1,1'-联苯基)-3,5-二甲酸(H3L)和Eu(Ⅲ)盐反应成功得到了一个新的同手性配位聚合物{[Eu (L)]·0.5CH3CN}n (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配合物1结晶于四方晶系I41手性空间群。在1中,配体阴离子L3-为七桥联配体,联结Eu(Ⅲ)离子形成7-连接的3D螺旋结构。配体H3L不仅把手性传递给金属有机框架,并诱导产生了螺旋手性。1具有优良的配体敏化发光和热稳定性。以配合物1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其对常见氨基酸分子的构型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天冬氨酸、丙氨酸、赖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这几种氨基酸的不同对映体对1的荧光强度的影响差异显著,配合物1可以对以上氨基酸的构型进行荧光识别检测。
关键词: 同手性金属有机框架, Eu(Ⅲ)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对映体识别
菲咯啉官能化的氮杂环卡宾核和异核银/金配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癌活性
饶宏, 胡杨, 马艺聪, 吕春欣, 钟伟, 杜理华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275
使用菲咯啉官能化咪唑盐配体((HL) PF6,L=3-苄基-1-[2-(1, 10-菲咯啉)咪唑叶立德])分别合成了一个双核氮杂环卡宾(NHC)银配合物NHC-Ag2和一个异核的氮杂环卡宾银/金双金属配合物NHC-Ag/Au。通过NMR和元素分析对NHC前体和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这2个配合物具有类似的结构,2个金属中心原子分别由2个配体的4个菲咯啉氮原子和2个卡宾碳原子配位,呈四面体和直线型构型。体外细胞毒性研究表明,配合物NHC-Ag2NHC-Ag/Au具有比它们的前体咪唑盐配体和顺铂更强的抗癌活性。如在结肠癌LoVo细胞中,NHC-Ag2NHC-Ag/Au的IC50值(半抑制浓度)分别为(5.6±0.3)μmol·L-1和(6.4±0.3)μmol·L-1,均优于顺铂的细胞毒性。机制研究表明,配合物NHC-Ag2NHC-Ag/Au引起了LoVo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和活性氧(ROS)的过度产生,最终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和细胞死亡。
关键词: 氮杂环卡宾, 银和金配合物, 同核和异核双金属配合物, 体外抗癌活性
超分子手性晶体工程
童金, 于澍燕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113
晶体工程学是在超分子自组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跨越晶体学、材料科学、合成化学的交叉学科。超分子手性晶体工程属于晶体工程学的一大分支,运用晶体工程学原理和方法设计手性超分子合成子,构筑出手性超分子晶体材料,并进一步探讨对映体选择性识别分离和催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晶体工程学, 超分子手性, 手性超分子晶体材料, 手性构筑基块, 自组装
基于科研案例的计算材料实验设计
陈显飞, 张文涛, 杜海英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403112
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内在需要。将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实践性和前瞻性的教育体验。本实验设计涵盖计算材料学中的晶体结构模型建立、晶体结构优化、能带结构计算、化合物催化分解等操作步骤,帮助学生掌握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分析方法,将理论结合实际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和新型技术工具识别、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计算材料学, 材料学实验, 计算模拟软件
集成X射线、TEM和STM的晶体教学尝试
马宏伟, 张芳, 艾惠, 张妞, 彭绍春, 李晖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107
以Si晶体为例,介绍了一种结合X-射线、电子显微学和扫描隧道显微技术进行晶体学教学的尝试。主要是从基本原理、实验技术、实验结果等方面建立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也说明其区别。目的是使学生能依据基本的晶体学原理、概念和数据,理解不同的晶体结构分析和表征方法提供的晶体学信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关键词: 晶体学, 教学, X-射线, TEM, STM
以“”为中心的问题式实验教学改革
宰建陶, 陈虹锦, 魏霄, 张利, 马荔, 钱雪峰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9023
基础化学实验不仅可以验证化学理论和训练实验技能,更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针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培养,我们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开展了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通过构建以“学”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系统提升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效果和作用。
关键词: 探究式课题研究, 创新能力培养, 基础化学实验
化学“101计划”——化学生物教材设计与建设
刘扬, 陈鹏, 刘磊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7085
化学生物学是化学“101计划”所布局建设的12门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研究生命进程当中化学本质与分子基础的前沿交叉学科,化学生物学涉及领域范畴广,知识跨度大;而伴随着化学生物学前沿的不断发展,如何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并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材的设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教材编者们通过调研比较不同化学生物学教材内容及课程设计,梳理总结化学生物学教材模块及知识点;从化学生物学的分子基础、核心技术及前沿应用三个方面,建立从理论到应用、从基础到前沿的化学生物学教学框架;在知识融合、内容深度、实践导向等方面展示创新特色。以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出发点,力求呈现一本化学与生命科学、医学交叉融合的新型化学生物学教材,为学生带来兼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 化学“101计划”, 化学生物学, 教材设计与建设
化学“101计划”化学测量实验课程设计
吴伟泰, 张来英, 淳远, 乔亮, 任斌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31
“化学测量学实验”是教育部化学“101计划”4门核心实验课程之一。本文详细介绍该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模块、课程知识点和教学内容等。并介绍如何针对各自学校特色利用该课程提供的不同级次的实验进行重组和设计。旨在通过化学测量学实验推动拔尖基地高校和相关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化学“101计划”, 化学测量学实验,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化学“101计划”——化学生物实验课程的建设
冯天宇, 贾桂芳, 邹鹏, 黄军, 吕占霞, 高珍, 王初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02
介绍了化学“101计划”核心课程之一“化学生物学实验”的建设情况。针对化学生物学学科的交叉特色、实验课程在学科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化学“101计划”的建设目标,本文分别从课程建设思路、教材内容及编写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 化学“101计划”, 化学生物学实验, 课程, 教材
化学“101计划”化学测量实验课堂提升工作实践
张来英, 吴伟泰, 王翊如, 邓顺柳, 陈招斌, 陈嘉嘉, 任斌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32
化学测量学实验是教育部化学“101计划”12门核心课程之一,吸收融合了多门化学实验课、具有全新架构的实验课程体系。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将不但可以了解仪器原理,还能够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进行物质结构、性质和性能的测量,甚至能够设计和搭建仪器。本文主要介绍化学测量学实验课堂提升工作实践,以期更好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交流与借鉴,切实提升国内化学学科的化学测量学实验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化学“101计划”, 化学测量学实验, 课堂提升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