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1073
在研究生分类培养过程中,结合工科高校材料与化工专业及学科特点,梳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论文选题、专业实践及就业能力等多方面育人举措,开展化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与实践。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根本点,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重点环节过程管理,切实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7008
含能材料自出现以来就在民生、国防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本文作为一篇科普文章,通过拟人的手法,简单介绍了含能材料的基本种类、基本性质,并着重介绍一些重要含能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希望能增强读者对含能材料的兴趣,引发读者对含能材料的思考,从而打破对含能材料认知的固有印象。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8125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课程中的共混物分相是聚合物改性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同的分相机理得到不同的相分离结构,进而得到聚合物材料不同的性能。掌握和理解聚合物共混物的分相机理至关重要,共混物的分相机理十分抽象,也是本课程理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针对此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融入科研成果,设计了过程再现教学方案,即将如何得到共混物相图的科研过程再现出来。讲解共混物的分相机理的思路为:从最简单的二元混合物热力学讲起,进而讲解二元吸热、放热体系分别在低温和高温情况下的热力学行为,最后到复杂情况下的二元共混物的热力学行为及如何得到该相图,从相图上对应讲解不同组分和不同温度时聚合物共混物的两种分相机理。通过上述讲解可以使学生理解分相机理,部分同学还能够将分相机理运用于离子液体凝胶的增强改性,取得了很好的改性效果。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10
超支化聚硅氧烷作为一类特殊的非传统聚集诱导发光聚合物,以其独特结构、卓越性质及广泛应用在发光材料领域备受关注。本文从以Si―O―C为骨架结构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发光性能的偶然发现出发,在经典的酯化反应原理启发下,创新性地发展了“酯交换缩聚法”。通过分子设计和结构调控,实现了超支化聚硅氧烷从蓝色到红色的多色荧光发射、高量子产率和长荧光寿命,并指出了其在离子检测、信息加密和活性氧清除等方面的应用。在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提出“经典孕育创新”的思想,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期为化学学科的教学提供“课程思政”参考。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11001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本科阶段非常重要的综合性训练环节。将课程思政融入毕业论文(设计)能够充分发挥综合性实践环节的主渠道育人优势。本文明确了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关联了毕业要求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给出了毕业论文(设计)课程思政内容,思政教学设计、实施和考核建议,对化学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