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5208
将本科课程中的脑文格反应等有机化学内容与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前沿紧密结合,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化学反应。该实验利用脑文格反应合成了一个宽带隙的稠环电子受体材料A831,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材料是通过削弱端基的拉电子能力,提升了材料的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UMO)能级,进而获得高电压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该实验充分培养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基础知识–实际应用”的有机实验教学模式,适合作为面向高年级本科生的综合实验教学课程。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401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Au和I单掺杂及共掺杂双钙钛矿Cs2NaBiCl6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当Au以0.25的浓度掺杂Cs2NaBiCl6中的Na时,掺杂结构的带隙低至1.86 eV,下降最显著。I单掺杂结构的带隙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相比掺杂前,各种浓度Au和I单掺杂结构的吸收光谱都发生了红移。Au和I的共掺杂导致带隙降低。其中Au和I在Cs2NaBiCl6晶体内均匀相邻位置时,共掺结构的带隙最小,在400~700 nm可见光区的光吸收能力最强,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