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学报】doi: 10.1016/j.actphy.2025.100064
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清洁能源转化过程,涉及对氧气的两电子还原。然而,这一过程常常受限于缓慢的水氧化反应,后者需要光生空穴的参与。为了应对此挑战,我们设计了一种双功能的S型ZnO/CdIn2S4异质结体系,将H2O2生成与增值的苄胺(BA)氧化反应进行耦合。在此双功能光催化系统中,CdIn2S₄中的光生电子可以高效地还原O2生成H2O2,而ZnO中的光生空穴则选择性地将BA氧化为N-亚苄基苄胺。得益于S型异质结的优势,相比于纯ZnO或CdIn2S4,优化后的ZnO/CdIn2S4光催化剂展示出显著更高的H2O2生成速率(386 μmol·L−1·h−1)和BA转化率(81%)。飞秒瞬态吸收光谱(fs-TA)结果说明,ZnO/CdIn2S4复合材料在光的激发下,在ZnO导带(CB)和CdIn2S4价带(VB)之间发生超快S型电子转移。此外,ZnO的VB空穴和CdIn2S4的CB电子的及时消耗,有助于加速ZnO/CdIn2S4 S型异质结界面中的电荷转移。本文中ZnO/CdIn2S4 S型光催化体系的创新设计为高效的双功能异质结光催化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引入了一种利用fs-TA光谱研究S型异质结的新方法。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1016/j.actphy.2025.100084
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单一光催化剂由于光生电子与空穴易复合,导致光催化产氢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构建异质结是克服这些缺点的有效策略,最近S型异质结脱颖而出,显示出了高效的促进电子和空穴分离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其中,基于聚合物的S型光催化剂正在兴起,但无机-有机S型异质结中的载流子动力学仍有待阐明。在本工作中,我们制备了由共轭聚合物双氧硫芴苯并二噻吩二酮(dibenzothiophene-S, S-dioxide-alt-benzodithiophene, DBTSO-BDTO)和硫化镉(CdS)组成的S型异质结,并研究了其光催化制氢的性能和界面电荷传输机制。利用原位辐照X射线光电子能谱验证了S型电子转移机理,并利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深入分析了S型异质结中载流子的动力学,证实有大量光生电子发生了界面电荷转移。由于S型异质结对载流子效率的提高和氧化还原能力的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超过了DBTSO-BDTO和CdS,并且最优化复合材料的析氢速率达到3313 μmol·h−1·g−1,约为纯CdS的3倍。本工作为S型异质结的电子转移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指导用于太阳能燃料生产的聚合物基光催化剂的开发。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307016
开发新型纳米材料实现光催化产氢耦合有机物转化、提高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换效率,在解决能源和环境危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三元金属硫化物具有可调控的带隙和优异的可见光响应,在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Zn0.5Cd0.5S是一种带隙较窄、导带位置较高、耐光腐蚀的还原型光催化剂;然而,单一Zn0.5Cd0.5S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较高,只有少部分光生载流子参与光催化反应,导致量子效率较低而无法达到实际需求。WO3是一种典型的氧化型光催化剂,具有较低的价带位置和较强的氧化能力,是与Zn0.5Cd0.5S耦合构建S型异质结的理想半导体。基于此,本文通过静电纺丝和水热方法将Zn0.5Cd0.5S纳米片垂直生长在WO3纳米纤维上,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WO3/Zn0.5Cd0.5S异质结。功函数的差异驱动Zn0.5Cd0.5S的电子转移到WO3上,在界面处形成内建电场并使能带弯曲。通过原位光照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子顺磁共振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发现在内建电场、弯曲能带和库仑吸引力的作用下,WO3导带上的光生电子迁移到Zn0.5Cd0.5S价带上并与其光生空穴复合,表明WO3和Zn0.5Cd0.5S之间形成了S型异质结,实现了具有强氧化还原能力的载流子的高效分离。得益于独特的S型光催化机制以及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有效吸附与活化,在没有贵金属助催化剂的情况下,WO3/Zn0.5Cd0.5S异质结在产氢(715 μmol∙g−1∙h−1)和乳酸转化为丙酮酸方面表现出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实现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高效利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光催化产氢和有机物转化的反应机理。本工作为设计和研究新型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实现高效产氢耦合有机物转化提供了新的见解。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406027
光催化技术利用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合成过氧化氢(H2O2)。本研究通过铃木-宫浦反应和水热法合成了ZnO/PBD S型异质结复合材料,其特点是在供体-受体共轭聚合物(PBD)基底上生长ZnO纳米颗粒。最佳ZnO/PBD复合材料的产H2O2效率为4.07 mmol∙g-1∙h-1,是原始ZnO的5.4倍。该性能的显著提高归功于S型异质结的形成。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和原位光照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实了S型异质结的成功构建。稳态光致发光和飞秒瞬态吸收(fs-TA)光谱确定并验证了ZnO中缺陷态的存在。这些缺陷态会捕获光生电子,从而对光催化反应产生不利影响。然而,S型异质结有效地促进了电子的分离和转移,从而缓解了这一问题。通过拟合fs-TA衰减动力学曲线确定的这些缺陷态中光生电子的寿命,进一步证明了S型异质结中的载流子转移机制。该工作介绍了一种利用fs-TA光谱研究有机/无机S型异质结的新方法。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406026
太阳能驱动光催化水分解制氢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挑战的一种极具前景的策略。光催化剂的电子性质和能带结构的调控对于提高电荷分离效率和产氢活性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通过将4-氨基-1H-咪唑-5-甲腈(AICN)引入氮化碳(CN)的分子骨架中,制备了基于供体-受体修饰的氮化碳共聚物。CN中掺入电子供体AICN单元可以拓宽π共轭体系并促进空间电荷分离,从而增强了光利用率并且提高了分子内电荷载流子传输速率。因此,AICN修饰的CN样品表现出更高的光催化产氢速率,最佳光催化活性可达3204 μmol·h−1·g−1。这项分子工程策略为开发高性能的氮化碳基产氢光催化剂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402006
有机-无机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其优异的光伏性能(PCE)和简单的制备工艺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界面处的电荷复合是制约PSCs光电转换效率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旋涂镀膜法利用室温合成的六氯锡酸铵(AH)晶体对钙钛矿薄膜(PSK)和电子传输层之间的界面进行修饰。AH是一种无机锡基钙钛矿材料,可以钝化PSK中的缺陷,建立更好的晶格匹配,从而提高PSK的质量和结晶度。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结果证实,AH促进了光生电子的定向迁移。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结果说明AH有效缩短了电子抽取寿命,促进了界面电子转移。基于AH改性的优点,AH修饰的PSCs具有更高的PCE和更小的迟滞效应。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1016/j.actphy.2025.10012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废水中的完全矿化仍是一项艰巨挑战。本研究报道了一种通过原位氧化聚合法合成的ZIF-8衍生ZnO/聚苯胺(PANI)S型异质结的理性设计。先进表征技术证实了ZnO/PANI异质结内S型电荷转移机制。优化后的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60 min内实现苯酚完全矿化,同时以0.75 mmol∙L−1·h–1的速率生成H2O2。机理研究表明,S型异质结保留了强氧化还原电势,驱动活性氧物种的形成,从而实现H2O2合成与苯酚降解。该工作为MOF衍生的无机/有机S型异质结建立了普适性设计范式,有效耦合了太阳能驱动的能源转化与环境修复。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1016/j.actphy.2025.100158
S型异质结因其优异的电荷分离能力和最大化的氧化还原电位,在高效光催化产氢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Yamamoto偶联反应合成新型芘-苯并噻二唑共轭聚合物(YBTPy),并采用溶剂热法原位沉积CdS纳米颗粒,构建了CdS/YBTPy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优化后的CP5复合材料产氢速率达5.01 mmol h−1 g−1,较纯相CdS(1.20 mmol h−1 g−1)提升4.2倍。通过原位辐照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合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阐明了异质结界面的特征性S型电荷转移路径。此外,采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光生载流子的动力学行为。该工作为有机-无机杂化S型光催化体系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