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测铜实验中“异常现象”的探究
陈蓝苍鸿, 余行泰, 赵天磊, 姚奇志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8089
“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含量”是大学分析化学实验中重要的实验内容之一,某学生在进行该实验时,错将20% KSCN溶液当作HAc-NaAc缓冲溶液进行实验。尽管其最终沉淀仍为CuSCN,但滴定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这一异常现象,笔者通过文献调研,提出了几点可能的解释,并设计相应实验进行探究和验证。通过对实验中间产物的系统分析,证实了相关的反应过程和机制,阐明了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和科学实验思维。
关键词: 碘量法, 铜测定, 异常现象, 反应机理
圆偏振发光中关键物理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介绍一个探究性计算化学实验
陈文恺, 沈芸稼, 孔祥梦, 曾艳丽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5018
本文介绍了一个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探究性计算化学实验。本实验使用常见的量子化学软件Gaussian和GaussView,利用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对具备圆偏振发光(CPL)的分子(联萘)进行结构优化和性质分析,计算得到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本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熟悉CPL和glum的概念和应用,学会激发态的计算方式,并应用于科研工作当中。
关键词: 计算化学实验, 激发态计算, 圆偏振发光
“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践——以经典项目“稀溶液黏度法测定高分子的分子”为例
朱平平, 周强, 黄渝, 杨海洋, 何平笙, 肖石燕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5170
“稀溶液黏度法测定高分子的分子量”是“高分子物理实验”、“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经典实验项目。本项目在教学内容建设中,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如引入诺贝尔奖得主H. Staudinger对高分子概念的定义、助力学生从高分子学科的发展认识测定高分子分子量的意义;基于哲学思考加深对高分子分子量多分散性和高聚物溶解特点的认识、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与运用等。
关键词: 稀溶液黏度法, 诺贝尔奖成果, 量变引起质变, 高分子中的整体与局部, 科学思维
“电解法制备Cu2O及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一体化实验及其实施结果与讨论——向全国不同层次高校的大一学生推荐一个微实验
霍宣竹, 刘乙熹, 吴其宇, 董志强, 阮婵姿, 任艳平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095
基于向大一学生开设的“电解-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实验,设计了Cu2O的电化学合成及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一体化实验,该实验巧妙地融合了元素化学实验中有关Cu2O的制备及性质实验内容。一次电解完成两个实验,节约电能,节省时间。Cu2O的电化学合成及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一体化实验可作为一个微实验灵活穿插于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培养大一学生的全方位思考的意识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经济、环保的理念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Cu2O, 电解合成, 阿伏加德罗常数测定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