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光热双重响应的纳米递送系统构建及对耐药膀胱癌细胞的联合治疗
吴頔, 史芮萌, 王朝阳, 师跃华, 杨帆, 曾乐勇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135
以介孔聚多巴胺(MPDA)的制备为出发点,通过搭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和包覆相变材料1-十四醇(PCM),构建了pH/光热双重响应的MPDA-DOX@PCM纳米递送系统,实现了对耐药膀胱癌细胞(BIU-87/ADR)的光热治疗(PTT)和化疗。结果表明,MPDA-DOX@PCM尺寸约为179 nm,DOX的最大搭载率为22%,光热转换效率高达49.1%。在pH=7.4和温度为25℃的条件下,DOX的累积释放率为4.57%;当pH值降为5.5和温度升高到45℃时,DOX的累积释放率可提高到60.13%。在808 nm激光辐照下,MPDA-DOX@PCM孵育的BIU-87/ADR细胞存活率降低至9.5%,证明了其优异的PTT/化疗联合治疗性能。
关键词: 介孔聚多巴胺, 药物递送, 双重响应, 联合治疗, 膀胱癌细胞
B掺杂长余辉室温磷光碳量子点在信息加密与湿度检测中的应用
张越诚, 杨帆, 张诗雨, 马程骏, 田锐, 孙雪花, 李皓瑜, 孙凌波, 马红燕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415
以硼酸与苯甲酸(BZA)为原材料,通过一步热解法合成了B掺杂的长余辉室温磷光碳量子点(B-CQDs-BZA)。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与荧光/磷光发射光谱对B-CQDs- BZA的形貌、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B-CQDs-BZA主要是由无定形碳构成的尺寸介于2.0~4.5 nm之间的零维碳量子点。B-CQDs-BZA经254与302 nm的紫外光照射后,可呈现出长达20 s的蓝色室温磷光,经测试其磷光寿命长达2.09 s。该方法简单、快速且具有普遍适用性,使用多种原材料均可合成长余辉室温磷光CQDs。基于B-CQDs-BZA卓越的室温磷光发光寿命,我们将B-CQDs-BZA成功应用于时间分辨防伪技术。另外,根据水分子对B-CQDs-BZA的猝灭效应,将其制作成湿度试纸,用来检测环境空气的湿度。
关键词: 室温磷光, 碳量子点, 信息加密, 湿度
P-Bi2Te3/MXene超结构钾离子电池负极制备及其性能
杨帆, 刘争, 汪达, 许冠南, 张业龙, 彭章泉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303006
Bi2Te3钾离子电池负极存在结构不稳定性和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缓慢问题。本研究在手风琴状MXene基底上生长棒状Bi2Te3,随后利用P掺杂制备了高性能P-Bi2Te3/MXene超结构。这种新型负极具有丰富的Te空位和良好的自适应特性,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0.2 A·g−1电流密度下2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为323.1 mAh·g−1)和出色的倍率能力(20 A·g−1时可逆容量为67.1 mAh·g−1)。动力学分析和非原位表征表明,该超结构具有优异的赝电容特性、出色的K+离子扩散能力以及可逆的嵌入反应和转化反应机理。
关键词: 钾离子电池, 负极, Bi2Te3, MXene, P掺杂
Ni掺杂WP2纳米线自支撑电极的制备及其碱性电催化析氢性能
张剑桥, 刘洋, 何艳, 周娅玲, 杨帆, 程诗慧, 夏斌, 王众, 陈世建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444
首先采用水热法在碳布(CC)上生长了Ni掺杂WO3纳米线(Ni-WO3 NWs/CC),然后利用高真空固相磷化法将其磷化,得到CC表面生长Ni掺杂WP2纳米线复合材料(Ni-WP2 NWs/CC)。研究其电催化析氢性能发现,Ni掺杂能够有效降低电催化析氢反应中的过电位。其中,当Ni、W物质的量之比为10%时制备得到的10%Ni-WP2 NWs/CC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在碱性条件下,当电流密度为10和100 mA·cm-2时,10%Ni-WP2 NWs/CC所需的过电位分别为115和190 mV。经过Ni掺杂后,10%Ni-WP2 NWs/CC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明显增加。此外,在长时间的电催化条件下,该催化剂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稳定性。
关键词: 电催化产氢, 过渡金属磷化物, 掺杂, 自支撑电极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杨帆, 白艳红, 高品, 段新华, 解云川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12013
高分子化学实验不仅是提升学生实验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关键途径,更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及科研素养的重要环节。为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全面培养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思辨思维,我校高分子化学及实验教学组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首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的关联性和实用性;其次,革新实验教学方法,增强实验教学的互动性和创新性;再次,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强化过程考核;最后,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课程思政
离子键交联碳化聚合物点用于可调谐和增强的室温磷光
康春源, 李小瑜, 杨帆, 杨柏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1016/j.actphy.2025.100156
碳化聚合物点因其可调的发光性能和简便的合成方法,已成为有前景的室温磷光材料。然而,当前依赖氢键/共价键来增强发光的策略存在磷光强度有限和颜色多样性不足(主要为绿色)的问题。本工作提出构建离子键交联网络作为一种新颖的设计策略来解决这些局限性。得益于离子键的高强度、无方向性和无饱和性,构建的交联网络能够固定发色团并抑制非辐射跃迁。通过将锂离子引入聚丙烯酸基碳化聚合物点中,光致发光量子产率从1.1%显著提升至48.4%,磷光强度增强了近40倍。进一步引入锌离子,通过过渡金属掺杂实现了从绿色到黄色的可调谐室温磷光发射。该策略实现了对碳化聚合物点中室温磷光强度和波长的有效调控,为设计具有定制化室温磷光特性的先进有机磷光材料提供了一个通用平台。
关键词: 碳点, 碳化聚合物点, 室温磷光, 交联增强发射效应, 离子键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