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张诺, 孙晓君, 马洪敏, 李燕, 任祥, 吴丹, 罗川南, 魏琴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5031
基于应用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济南大学)2018–2022年的建设与实践成果,从管理与运行机制、教学改革研究、实验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示范引领成效等方面,总结分析了示范中心建设的成效与经验,指出了示范中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展望。示范中心采用“三段式”培养方式,开展“能力-素养导向型”实验课程,搭建“产·学·研·创”立体化创新实践平台,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在企事业单位和地方院校的示范辐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成效
基于手机APP判断酸碱反应滴定终点的可视化分析
厉文辉, 朱昶硕, 崔欣宇, 赵晨飞, 邱丽娜, 李燕, 吴传东, 杨敏, 庄媛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62
本实验创新性地将RGB (Red红,Green绿,Blue蓝)检测方法应用于分析化学教学实验中,通过自主开发的Color Picker软件,记录滴定反应进程中溶液颜色RGB值的变化,建立了以溶液中G/(R+G+B)二阶微分值变化判断滴定终点的分析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实验中,终点误差均在0.1%以内,三次平行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084%。该方法与目视滴定法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重现性,也为色弱、色盲等色觉异常患者提供了参与化学实验的机会。本实验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验化学实验的魅力。
关键词: 酸碱滴定, 可视化, RGB值检测, 二阶微分值, 终点误差
有机化学中烯烃和无机酸亲电加成反应AE+AN机理的教学思路
刘旭东, 范慧俐, 肖军平, 杨敏, 李燕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41
烯烃和无机酸亲电加成是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针对加成产物不好判断的问题,本文综合采用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结合核磁共振碳谱数据和共振论方法,深入分析了烯烃和无机酸亲电加成反应本质,总结出使用区域选择性判断加成主次产物的简便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加成产物判断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亲电加成, 核磁共振, 共振论, 电子效应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