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为马,诗“酒”趁年华
张天龙, 宋晨佳, 赵文敏, 汤宏胜, 李延, 李华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3076
酒,乃天地之精华,文化之载体,品一杯佳酿,如同品一段历史,品一份人生。白酒在各种场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本文采用生动形象的对话形式,通俗易懂地描述了白酒酿制的五个主要过程——选料、糖化、发酵、蒸馏和陈酿,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酿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白酒的酿造过程体现了匠心独运的精神以及酒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品味白酒,可以更好地感悟人生的哲理和智慧。好酒需要陈放才能更加醇香,人生也需要经历岁月的沉淀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 白酒, 酿制, 科普, 化学物质
“熵”不起——生命负熵为生
杨清翠, 刘文, 曹莉, 唐琛, 许冰, 赵捷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2029
以某大学社团几名学生观影“长安三万里”后对李白诗句的感慨为切入点,引出对熵及熵增原理的讨论。通过介绍熵的起源及意义了解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内容及关联;再分别从熵增原理对生命和生活两个方面的启示进行阐述。揭示了整个人类的进化和生命的发展就是一部逆熵的历史,人活着就是对抗熵增的过程,若要不负此生,就要奋斗不止。
关键词: , 熵增定律, 负熵, 启示
经典内容、常教常新——温-熵图为例
吴强, 侯文华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7102
在热力学可逆循环过程中,用温–熵图(TS图)表示系统的温度与熵的变化关系,能同时显示出系统所吸的热与所做的功,从而可以方便地计算得到该循环的热功转换效率。本文总结了TS图在多个经典热功转换循环过程中的应用,还介绍了近期报道的、利用电势的温度效应或浓差效应构建热力学循环,从低品位热能中获取能量的几个新型能量转换过程以及TS图在其中的指导作用,可加深师生对TS图的理解和认识,并拓展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 温-熵图, 热功转换效率, 热力学循环, 新能源利用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践——气质联用实验为例
邵伟, 张万群, 朱平平, 胡万群, 周强, 李维维, 杨凯平, 王细胜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904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所开设的“仪器分析实验”为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实验项目“气质联用法测定饮料中塑化剂含量”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针对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对该项目进行思政示范教学案例设计。思政案例库的建设,有助于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案例, 仪器分析, 质谱, 诺贝尔奖, 塑化剂, 食品安全
“课程思政”视域下元素化学教学设计——砷元素为例
王湘利, 邓远富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092
本文以砷元素教学为例,介绍元素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承载的隐性渗透的思政教育功能,将唯物辩证论与科学思想、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生态文明与环保意识等有机融入课程内容与课堂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爱国主义、生态文明意识等,以期同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
关键词: 元素化学, 砷元素, 课程思政
“学”为中心的问题式实验教学改革
宰建陶, 陈虹锦, 魏霄, 张利, 马荔, 钱雪峰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9023
基础化学实验不仅可以验证化学理论和训练实验技能,更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针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培养,我们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开展了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通过构建以“学”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系统提升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效果和作用。
关键词: 探究式课题研究, 创新能力培养, 基础化学实验
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准备工作精细化——武汉大学为例
刘海燕, 吴晓军, 杨鹰, 丁琼, 赵发琼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5132
基础化学实验面向全校化学、近化学等多个学科专业开设,学生人数多、涉及专业广、仪器药品种类多数量大,繁琐的实验准备工作是很多专技人员面临的不小挑战。科学、精细的实验准备工作,不仅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有力支撑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武汉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实验准备工作,详细介绍了系列精细化举措,并通过若干具体实例展示精细化实施细节,方便应用推广。
关键词: 基础化学实验, 精细化准备,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科教融合实验教学设计——有机分子电氧化为例
闫世成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8036
开展科研和教学融合型化学实验教学,将基础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以学以致用的方式提升人才培养效果,有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本实验以Ni(OH)2电极有机电氧化反应为例,设置了五个教学模块,包含Ni(OH)2电极制备与表征、Ni(OH)2有机电氧化特性研究、催化活性中心原位电化学测定、电化学界面电荷转移机制和有机电氧化热力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等方面的实验教学,涵盖宏观到微观电化学反应规律描述及其原位表征技术,以达到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相关电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科教融合, 有机电氧化, 原位表征技术, 电催化反应机制, 学生培养
沉淀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公式及应用——莫尔法为例
苏铁军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2039
终点误差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基于沉淀溶解平衡理论和终点误差定义,推导出了计算莫尔法终点误差的一般公式。介绍了该公式在直接计算终点误差、确定滴定突跃范围及确定指示剂的最低需要量等方面的应用,所得计算结果均与文献值相符。该公式的构建进一步完善了计算终点误差的新方法体系,将有力推动分析化学一流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 沉淀滴定, 终点误差, 滴定突跃, 指示剂
“魔法教学”引导有机化学实验融合“产-学-研”的探索
谢依琳, 钟建基, 佟庆笑, 简经鑫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7024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理论知识复杂、实践过程枯燥、课程启发性弱和思政内容少等问题,我们通过链接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生活场景故事,赋予实验课程神秘“魔法”属性,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乐趣。构建从理论、实践、应用三个维度融合“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并将“魔法”故事与育人育德的思政元素全面融合,将正确的科学观念“润物细无声”地植入学生的心中。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课程思政, 有机化学史, 产-学-研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共:11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