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康药物中间体7-乙基喜树碱合成的课程思政设计
刘志莲, 王文贵, 杨红晓, 崔玉, 王守锋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6012
抗癌药物伊立替康中间体7-乙基喜树碱的合成是杂环芳烃的烷基化反应。本案例通过将实验过程与药物合成和“健康中国”相关联,对实验进行了创新性的思政融入设计。师生全员在案例的导入、研讨、实施、反思与考核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解决了实验课只注重实验内容而忽略思政教育的问题,实现了“三全育人”。在此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进行了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且强化了学生提高原子利用率的绿色化学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升了学生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国家的决心和信心。
关键词: 杂环芳烃, 烷基化, 绿色化学, 课程思政
(m+n+…)还是[m+n+…]加成?
杨占会, 许家喜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6032
学术界在表述环加成反应时,(m + n + …)和[m + n + …]环加成混用,不利于准确的学术交流。本文介绍了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的两种环加成反应表述方式,指明了它们的准确含义和使用环境。
关键词: 有机化学, 环加成反应, 原子个数, 电子个数, 高阶环加成
以Tröger碱大为例分析多手性中心大的立体异构体
石聪浩, 王冉冉, 强琚莉, 王乐勇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1034
立体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异构现象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教学意义。本文将以Tröger碱单元构筑的超分子大环为例,结合实验结果,探讨具有多手性中心大环的立体异构体。
关键词: 立体异构体, 手性大环, Tröger碱
Dess-Martin试剂的制备及在氧化己醇中的应用
温桃, 张涛, 孙昌果, 刘金宇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9055
环己酮的制备是化学类本科教学实验中经典的有机化学“操作型”实验,也是为数不多的氧化类有机实验。但使用的氧化剂均为非绿色的高价重金属氧化剂,教学过程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鉴于此,我们将实验改进为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调研并探寻更为绿色环保的氧化体系,通过评估多种氧化体系的优劣性,确定氧化剂类型,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该改进措施提高了实验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在扎实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建立创新思维与绿色化学意识。
关键词: 设计型实验, 绿色氧化, Dess-Martin试剂, 环己酮的制备
揭秘晶体场理论——镍大配合物的制备、表征与性能测定
张可微扬, 范梓涵, 肖力源, 龙海涛, 敬静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0084
晶体场理论是配位化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本科无机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本文基于前沿文献报道的镍大环配位化合物,引入多种配体,设计了一个扩展性强的多层次综合性实验。学生通过制备系列镍配合物,观察颜色,测定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有效磁矩,结合课堂讲解与文献阅读,分析配合物的配体组成与中心离子的晶体场构型。实验共计8学时,综合无机、分析、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明显、重复性好、成本低廉、安全性高,充分锻炼学生利用多种分析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问题导向”的情境中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综合实验教学, 晶体场理论, 配位化学, 大环配体, 镍配合物
氮杂卡宾催化醛与亚硝基化合物的酰胺合成
李驰, 万继超, 龙淇羽, 吕辉, 熊英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2016
酰胺合成是有机化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将国际前沿的酰胺合成方法引入到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并促进本科教学与科研成果之间的融合。本文报道了一个以氮杂环卡宾催化醛的极性反转为知识重点的酰胺合成实验,以苯甲醛、亚硝基苯为原料,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实现了N-羟基-N-苯基苯甲酰胺的高效合成。该实验利用薄层色谱对反应过程进行监测,并通过红外、核磁共振波谱确定了产物结构。该实验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高原子经济性、可重复性好等特点,非常适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本实验将极性反转这一重要概念与氮杂环卡宾催化这一科学前沿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关键词: 酰胺, 氮杂环卡宾, , 极性反转, 绿色合成
材料界的轻骑兵——烯烃类共聚物
袁红玲, 解佳霖, 汪家伟, 赵际翔, 刘家妍, 冯清, 齐伟, 刘敏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311041
通过一名普通大学生在国庆期间的武汉之旅,描述了她与华为Mate 60、食品包装袋和医疗器械的几次偶遇,并借此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环烯烃类共聚物(COC)材料及其在光学器件、塑料包装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典型应用。
关键词: 环烯烃类共聚物, 工程材料, 非晶性, 自主知识产权
金属催化下丙烯酮参与的β-碳消除反应介绍
徐国杰, 俞芳, 王云侠, 孙萌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401060
环丙烯酮是具有休克尔芳香性的三元环状化合物,亦是碳碳键活化反应研究的理想底物。本文对环丙烯酮经β-碳消除途径参与的有机化学反应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过渡金属催化下碳―碳键活化反应研究和环丙烯酮的转化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丙烯酮, 碳―碳键活化, β-碳消除, 教学方法
己内酰胺环状低聚物轶事——“公主”的百变人生
郑红, 彭馨, 易春旺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3058
在己内酰胺水解开环制备聚酰胺6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环状低聚物,其中环状二聚体易团聚,影响工艺安全和产品性能。因此了解环状低聚物的相关特性对保证生产工艺安全和提升产品品质十分重要。本文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环状低聚物的特性,科普了环状二聚体的形成机制、晶型转变行为和危害,提出了工艺优化的方法。
关键词: 己内酰胺环状低聚物, 环状二聚体, 晶型转变, 性能, 工业影响
光增强CuOx/TiO2催化丙烯氧气直接氧化反应
吕卓岩, 丁杨铭, 康磊磊, 李林, 刘晓艳, 王爱琴, 张涛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408015
丙烯氧气直接环氧化(DEP)反应是合成环氧丙烷(PO)一种理想途径,但这一过程极具挑战性。本工作发现通过光热协同催化作用,在CuOx/TiO2催化剂上可以提升PO的生成速率和选择性。在180 ℃时,引入光照可使PO的生成速率提高20倍以上(从8.2增加到180.6 μmol·g−1·h−1),同时选择性提高了3倍以上(从8%增加到27%),打破了半导体在DEP反应中活性和选择性极低的传统认知。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可显著降低PO生成的活化能(从95降至40 kJ·mol−1)。采用原位电子顺磁共振(E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和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技术,对铜氧化物物种的价态进行了动态表征,确定了氧气分子活化中间体的构型,首次捕捉到促进PO生成的活性氧物种。光生电子能够促进Cu+活性物种的形成以及μ侧过氧化二铜结构的产生,削弱O―O键,从而提高PO的生成速率和选择性。本工作为设计用于DEP反应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光热催化, 铜氧化钛, 选择氧化, 丙烯直接环氧化, 氧气活化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