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84
在现在这个人人爱美的年代,护肤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而SOD蜜就是其中一种我们所熟知的护肤品,其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本实验基于SOD的作用机理,设计实验探索了SOD清除超氧自由基从而延缓皮肤衰老的奥秘,同时揭示了辅料二甲基硅油和硬脂酸甘油酯如何协助SOD顺利穿透皮肤表面角质层的作用机理。通过本科普实验的展示与互动,能够让受众学习到SOD蜜各成分的作用机制、表面张力作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等内容,让大家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化学知识,激发人们对化学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403008
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反应(eNO3–RR)合成氨是一种可持续的将环境污染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方法。钯基双金属纳米催化剂作为高效催化剂已显示出巨大的前景,但调控其组成和构型以提高催化性能并实现深入的机理理解仍然很有挑战。通过使用不同供/吸电子官能团的两个配体,我们成功地制备了两个原子精确的(AgPd)27双金属团簇,即Ag18Pd9(C8H4F)24 (简称Ag18Pd9)和Ag22Pd5(C9H10O2)26 (简称Ag22Pd5)。两个团簇的金属核具有明显不同组成和构型,其中Ag18Pd9为中间层是9个Pd原子的“三明治”型金属核结构,Ag22Pd5为M13构型组成的棒状金属核结构,而5个钯原子位于M13构型的顶点和中心位置。出乎意料的是,Ag22Pd5表现出明显优于Ag18Pd9的eNO3−RR性能。具体表现来说,Ag22Pd5在−0.6 V时NH3的法拉第效率和产生速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4.42%和1.41 mmol·h−1·mg−1,但Ag18Pd9的NH3的最高法拉第效率和产生速率只有在−0.5 V时的43.86%和0.41 mmol·h−1·mg−1。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ATR-SEIRAS)测试提供了反应中间体的实验证据,从而揭示了反应途径,也表明Ag22Pd5比Ag18Pd9具有更强的NO3–吸附和NH3脱附能力。理论计算表明,配体脱落的团簇可以暴露AgPd双金属位点,Ag-Pd位点为协同催化活性位点,不同构型的AgPd活性位点有显著差异,其中Ag22Pd5中的活性位点更有利于NO3−吸附和NH3脱附,从而加速催化过程。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1057
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是教学质量提升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以“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这一实验项目为例,构建了一次深入的实验探究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对电动势测定原理和方法的探讨以及反应热力学量的导出,学生们不仅深化了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责任担当意识。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0126
面向化学类(非高分子)专业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发展较为缓慢,亟需紧跟研究前沿,引入新内容。本文总结了近十年的教学改革经验,并以温敏型高分子的制备、溶液性质、光学性能与应用为例,介绍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技术、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设计符合理科人才培养需求的、契合时代与科学发展的、被学生喜爱与重视的一系列高分子化学实验,以有效解决培养需求与课业负担之间的矛盾,且在不新增开课、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加入到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中,激发学生对学科领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40103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工具在化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Mathematica软件为例,探讨了其在物理化学公式可视化中的应用。借助几个典型的例子,如范德华状态方程、原子轨道与电子云形状以及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的可视化,为物理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直观的图形来观察和理解理论背后的物理意义,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15
银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银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应用,让读者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了解银及其化合物。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31
“化学测量学实验”是教育部化学“101计划”4门核心实验课程之一。本文详细介绍该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模块、课程知识点和教学内容等。并介绍如何针对各自学校特色利用该课程提供的不同级次的实验进行重组和设计。旨在通过化学测量学实验推动拔尖基地高校和相关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32
化学测量学实验是教育部化学“101计划”12门核心课程之一,吸收融合了多门化学实验课、具有全新架构的实验课程体系。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将不但可以了解仪器原理,还能够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进行物质结构、性质和性能的测量,甚至能够设计和搭建仪器。本文主要介绍化学测量学实验课堂提升工作实践,以期更好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交流与借鉴,切实提升国内化学学科的化学测量学实验的教学水平。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7111
介绍一个涵盖界面化学、物理化学与仪器分析等多学科的基础实验。本实验融合前沿科技成果“液体门控技术”,以自主研发的液体门控教学测试分析仪(压力阈值仪)的设计原理和先进表征技术特性为基础,结合本科生化学“101计划”中的化学测量学实验——液体门控机制及基本性质测定,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化学测量学实验中关于界面科学表征的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