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基于吡啶基配体的Cu(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沈洪杰, 苗皓喆, 杨雨荷, 李影华, 黄德光, 张晓峰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50009
成功合成了2个新型吡啶基配体:4-[4-(9,9-二甲基-9H-芴-2-基)苯基]吡啶(dmfpp)和9-[4-(吡啶-4-基)苯基]-9H-咔唑(ppcbz),并通过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表征。将2个吡啶基配体分别与[Cu4(PPh3)4I4]按化学计量比反应,合成了2个双核Cu(Ⅰ)配合物[Cu2(dmfpp)2(PPh3)2I2]·2CH2Cl2(1)和[Cu2(ppcbz)2(PPh3)2I2](2),并进行了元素分析、荧光光谱、热重、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853 43(3) nm,b=1.266 34(2) nm,c=1.833 48(3) nm,β=106.319 3(18)°,V=4.082 24(12) nm3。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 \overline{1}$空间群,a=0.941 07(4) nm,b=1.128 86(4) nm,c=1.697 77(6) nm,α=87.775(3)°,β=79.622(3)°,γ=71.418(3)°,V=1.681 26(11) nm3。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温度超过220℃时结构才开始分解。荧光分析显示,在激发波长为370 nm时,配合物12均发出绿色荧光。配合物1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为0.02,配合物2的PLQY高达0.79。
关键词: Cu(Ⅰ)配合物, 吡啶基配体,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