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402066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本文介绍了浙江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在创新化学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学术科研为牵引,通过优化课程构架、健全科研实践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三方面,将学术科研有机融入本科生培养过程,促进科教融合,加强理实融通,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实践创新水平,培养卓越化学人才。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72
氰化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以极高的毒理特性使人望而生畏。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氰化物的探索逐步深入,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此类化合物不仅是原始地球大气中的重要成分,也是形成关键生物分子(如氨基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反应中间体。氢氰酸及其盐在工业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电镀、染料、洗注、油漆、橡胶、纺织、金矿开采等传统工业,同时也是现代医药和能源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氰化物既是古老地球大气演变的见证者,也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助力剂,蕴藏生命起源奥秘,推动现代科技进步,无疑具有更为深远的探索价值。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309043
炔烃制备烯烃在聚合物和精细化工工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在平衡选择性和活性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难题。本文通过使用不同的硫源成功合成了几种钯-硫纳米片(Pd-S NSs),并研究了表面硫物种对炔烃选择性加氢催化效率的影响。在这些催化剂中,以1,4-苯二硫醇(PT)为硫源的Pd-S-PT NSs/C在苯乙炔加氢2 h后表现出较高的苯乙烯选择性(92.3%–96.7%)。Pd-S-PT NSs的烯烃选择性增强的原因在于Pd到S的电子转移较差,以及表面独立存在的S0物种,保持了较高的加氢活性,同时避免了高氧化态的S (S4+)引起的过度加氢。该研究不仅开发了高效的炔烃加氢催化剂,还推动了对催化表面精确控制的基础研究。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50040
以废旧棉织物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采用一步活化-炭化法制备具有丰富孔隙结构的废旧棉织物基炭吸波材料(CCF),并探讨了不同氯化锌质量分数对CCF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锌能够有效丰富CCF的孔隙结构,提高其吸波效果。在炭化温度为700 ℃(N2气氛下)、氯化锌质量分数为10%时制备的CCF-10的比表面积高达1 310 m2·g-1,其在厚度为2.0mm时的最小反射损耗达-35.02 dB,有效吸收带宽为5.6 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