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7033
罗丹宁骨架广泛存在于合成化合物中,含有这种结构单元的分子常常表现出优异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包括抗糖尿病、抗菌、抗癌和抗HIV (艾滋病)活性等。它们还可以用作光电材料、染料和分析试剂。本文首先介绍罗丹宁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应用情况,然后对其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该研究领域未来发展前景。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110
通过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中锌电极与CuI之间的置换反应,在锌电极上原位构建了一层致密且疏水的铜金属保护层(Cu@Zn)。铜金属保护层能有效地隔离锌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减少锌电极-电解液界面的析氢和腐蚀等副反应。同时,铜金属保护层还具有较好的亲锌性,更小的界面电阻,更低的成核能垒,有利于锌离子均匀沉积,从而有效抑制了锌枝晶的生成。Cu@Zn对称电池实现了超过1 700 h(1 mA·cm-2)和1 330 h(3 mA·cm-2)的循环寿命。采用商用MnO2与之匹配得到的Cu@Zn||MnO2全电池不仅在1 A·g-1下具有168.5 mAh·g-1的可逆比容量,还可稳定循环2 000次以上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191
通过一种绿色、自交联策略,基于海藻酸钠(S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中羧基对Zn2+的离子缔合作用,利用旋涂法在锌电极表面原位构建了具有孔结构的柔性SA+CMC凝胶涂层(Zn@SA+CMC)。涂层中富含羟基,羟基的强吸附效应能够使涂层与锌电极紧密结合,减少界面处的副反应。柔性涂层不仅能适应锌电镀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还表现出较好的亲锌性,更低的成核过电压,更高的离子电导率,有利于Zn2+均匀沉积,有效抑制了锌枝晶的生成。因此,Zn@SA+CMC对称电池能稳定运行890 h(3 mA·cm-2);Zn@SA+CMC||MnO2全电池表现出优越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149
将无机盐NH4F加入到MnO2的前驱体溶液中,通过高效、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具有氧缺陷的F掺杂α-MnO2纳米棒(记为F-MnO2)。氧空位和F掺杂对提高F-MnO2的导电性、促进离子扩散、提高倍率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F掺杂,形成了F—Mn键,这可以有效地抑制放电产物中Mn3+的Jahn-Teller畸变,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得益于这些协同效应,组装的Zn||F-MnO2全电池在0.5 A·g-1下,首圈放电比容量高达274 mAh·g-1,且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同时,通过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GCD)曲线证明了F-MnO2的储能机制为H+和Zn2+的共嵌入/脱出过程。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368
通过加入聚苯胺(PANI)提高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电解质的导电性,并引入纳米SiO2,使其与PVA中的羟基形成氢键相互作用,从而改善电解质的力学性能、离子传输能力和结构稳定性。所制备的PVA/PANI/SiO2导电水凝胶电解质表现出高的拉伸应力(15.45 MPa)、应变(516.09%)、离子迁移数(0.56)和离子电导率(0.992 mS·cm-1),以及宽的电化学窗口(2.56 V)。使用该电解质的对称电池可实现超过1 200 h的稳定循环且锌沉积均匀。改性后的电解质显著提升了电池的电化学和力学性能,同时增强了其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