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312020
冷热现象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在自然界的能量转化现象中,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常见形式之一。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相关应用给大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科普实验秉承着“应用化学,安全至上,造福社会”的理念,旨在通过简单的实验,激发普通大众对化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化学,了解化学反应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培养其正确的安全意识。实验围绕化学反应中两个特征鲜明的反应:吸热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钡反应)和放热反应(发热包与水反应),针对不同知识背景的受众,设计了不同的呈现形式(如趣味实验——气球捏捏冰、情景剧——碘-淀抱抱乐),在幼儿园、中学和社区开展了多场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实验通过这些活动向大众展示了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的奇妙现象,普及了相关安全常识,使不同的受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7063
厨余垃圾的不当处置会造成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随着垃圾分类政策在全国的推行,有效处理厨余垃圾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热点议题。厨余垃圾黏度的大小可直接影响处理设备的选型和工艺参数确定。将厨余垃圾的黏度测定作为实际应用案例引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结合实际改进实验,对不同组成厨余垃圾的黏度值进行测量,考察含固率、转子型号、搅拌速度选择等对黏度值的影响,为厨余垃圾处理设备选型及工艺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改进后的实验可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增强对工程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启迪学生对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探索思考,实现基于“双碳”和绿色环保的创新思维学科素养培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7027
有机电化学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列入2023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之一。作为基础化学的重要分支,电化学在本科阶段主要是在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物理化学中的“电解质溶液”等章节介绍了电化学基础知识,但对有机电化学的知识却鲜有提及。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有机电化学的研究热点,并探讨在本科教学中引入有机电化学相关知识的几点思考。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1016/j.actphy.2025.100086
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 COFs)具有拓扑可调性、大比表面积、易于功能化以及出色的稳定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它们在多相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首先概述了2D COFs的合成方法,包括溶剂热、离子热、机械化学、微波辅助、声化学和界面合成方法。它简要介绍了影响光催化性能的各种因素,包括结晶度和稳定性、能带结构、电荷转移能力、孔径和比表面积以及光源。随后,讨论转向总结和分析2D COFs作为光催化剂在有机小分子转化反应(如光催化氧化、还原和偶联反应)中的进展。最后,对2D COFs在光催化有机转化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225
双金属有机骨架(BMOFs)是以2种不同的金属离子作为节点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起来的一类新型杂化材料。B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负载量高、组成及孔径可调等优点,可以用作合成具有可控的尺寸、组成和结构的功能纳米材料的模板或前驱体。与单金属MOFs相比,BMOFs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更好的离子协同效应、催化选择性和结构稳定性。本综述总结了BMOFs用于肿瘤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以及在磁共振成像等方面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BMOFs在肿瘤诊疗中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7082
将传统的合成路线和条件都给定的综合有机实验“苯佐卡因的合成”,改造成路线可设计、条件可优化的创新性实验。学生通过文献调研、综合分析以及评估合成策略和具体实验条件,提出兼顾宏观(路线)和微观(具体条件)的改进实验方案,规避原实验的局限性和不足。根据学生专业和培养方案的不同,开放部分或全部“权限”给学生,从不同层级原料出发,设计绿色、高效的合成路线,确定具体的实验方案;或根据建议路线,调整和优化实验条件,使学生在得到基础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其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合成理念也得到进一步升华。鼓励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将学科前沿成果引入实验实践中,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全局出发,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041
立足高等农林教育,从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教学实践表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助力学生领略了有机化学研究前沿(尤其是与农科交叉融合应用前沿)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和科学素养,塑造了学生“知农爱农”的情怀,厚植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和交相辉映,有效解决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教育需求不能完全匹配的问题,充分发挥了课程在农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058
有机化学是高校的一门基础课,它不仅为本科生提供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其顺利走上科研和就业之路提供坚实的基础。以高校有机化学基础课程为例,探索“立德树人”总目标下“理念引领–铸牢素养–深挖案例–多元评价”的课程思政教育范式。多轮教学实践表明,该范式对提升学生思政素养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有望成为农林院校基础课程的思政新范式,在其他课程中推广。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106
本文总结了在基础有机课程学习中常出现的官能团添加策略,尤其创新性地提出了羰基导向的胺的官能团添加来解决不同类型的胺的合成,并以实际天然产物或药物合成举例,以期使学生对官能团添加有更系统和深入的认识,同时在基础课程学习和实际科研间架起一座桥梁。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