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041
立足高等农林教育,从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教学实践表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助力学生领略了有机化学研究前沿(尤其是与农科交叉融合应用前沿)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和科学素养,塑造了学生“知农爱农”的情怀,厚植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和交相辉映,有效解决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教育需求不能完全匹配的问题,充分发挥了课程在农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4014
凭借固有的分子识别和络合能力,大环主体分子一直是超分子化学研究所依赖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大力地推动了现代超分子化学的蓬勃发展并从基础研究走向实际应用。斜塔芳烃做为一类新型芳烃大环受体具有易溶解、易结晶、良好的骨架柔性和主客体化学性质等特点和优势,自其诞生以来便在晶体工程和相关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本文将从晶体工程角度出发来介绍若干有关斜塔芳烃的应用研究实例,重点突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期提高学生对晶体化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驱动力。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116
在当前“智能化工”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物理化学的教学不仅要因应智能化工的发展对化工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同时也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吸收智能化工发展的最新技术成果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程体系内容的进一步优化、引入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模拟实验手段等,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适应智能化工发展的能力。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2060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将公共基础课与农业元素交融创新,优化教学方法,是推进农科特色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课程组在融合农业特色教学内容,融入“农味”思政元素,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实现了化学知识与农科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农业领域问题的能力,为新时代农林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2056
为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无机簇合物概念及荧光性能的认识与理解,设计开发了铜碘簇合物的制备及荧光检测亚硝酸盐的综合性实验。利用纳米沉淀的方法合成铜碘簇合物,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结构及性能表征,考察材料的荧光及检测亚硝酸盐的性能。结果表明:材料对亚硝酸盐具有高选择、高灵敏检测,检出限为3.73 µmol∙L−1,可作为监测亚硝酸盐的“开-关”荧光探针。通过该实验,学生不仅对簇合物的结构及荧光分析法检测亚硝酸盐等前沿知识加深理解,还可学习紫外分析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科研及工作奠定基础。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3048
为促进物理化学及实验教学的模式改革与创新,以化学反应动力学为研究主线,借助逆向性(UbD)教学模式,通过预设学习目的、确定评价体系和设计教学环节,实现高效教学。逆向性教学实践的课程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政、探究以及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还能让学生知识和技能迁移、原理和态度迁移,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新途径。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3083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经过70余年的发展,已建设成国内颇具特色的本科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几年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学院“厚基础、强能力、会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三范式、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特色建设等。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5105
为响应“新工科”改革的时代发展要求,针对当前高分子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以“聚合物工程综合训练”课程的教改为例,开展了“产学研”深度结合教育模式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评价。围绕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及人才的培养要求,将“产”和“研”的需求与资源,有机融合至“学”中。本文探索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培养高分子工程人才、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5211
当前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激发学生不盲从,主动、独立地思考问题,通过问题辨析知道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它也是创新的基础。化学谣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采用“三段式”混合教学模式,将化学谣言作为思政案例,引入到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128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提高,计算化学已越来越成为化学与材料等相关科研领域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课,与计算化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内能、焓和吉布斯函数等能量类函数既是经典热力学和统计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贯穿计算化学的一个主线。因此,在经典热力学能量函数的教学过程中,以量子统计热力学为基础,同时介绍它们在计算化学中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能量函数的本质和应用,并为本科阶段计算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