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热力学稳定的贵金属单原子光催化剂用于乙醇的高效非氧化转化形成高氢和增值产物乙醛
周昱晨, 刘焕敏, 李红星, 宋欣妤, 唐永华, 周鹏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1016/j.actphy.2025.100067
光催化剂固有的表面原子构型,通常缺乏不稳定或难以生成的原子空位,这往往限制了金属单原子(MSA)助催化剂与光催化剂之间有效相互作用的形成,从而抑制了单原子光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性能提升。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种简便且经济的光化学氧还原反应(ORR)机制,用于在温和条件下(仅消耗水和氧气,压力为101325 Pa,温度为25 ℃)在TiO2光催化剂上制备热力学稳定的贵金属单原子助催化剂。第一性原理模拟首次从理论上揭示了TiO2的固有表面构型仅能产生不稳定的Pt―O2结构。然而,TiO2上发生的ORR不仅能够提供一个外来氧与Pt单原子(PtSA)配位,还能诱导一个表面晶格氧向PtSA移动,从而促进热力学稳定的Pt―O4物种的形成,这一点通过在氧气氛围而非惰性氛围中实验合成TiO2上的PtSA得到了验证。所获得的稳定PtSA-TiO2光催化剂在共生产高纯度氢气和附加值乙醛时,表现出320.4 mmol·g−1·h−1的光催化速率,选择性高达99.65%,其活性是负载Pt纳米颗粒的TiO2的三倍。该策略进一步扩展至其他贵金属,如Rh和Pd。
关键词: 金属单原子, 表面重构, 热稳定性, 光催化, 氢气
电子姐姐的奇幻“逆热力学”电催化之舞
王健纯, 谢汝雨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6082
通过拟人化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关于热力学定律的故事。主角“电子姐姐”在微观世界中翩翩起舞,她的舞蹈象征着化学反应。她的老师们——克劳修斯和玻尔兹曼,向她传授了熵和热力学定律的知识,这些定律塑造了她的舞蹈规则。虽然“电子姐姐”遵循这些定律,却在梦中体验到电催化过程的“逆热力学”之舞。最终,她在现实中与“电池哥哥”相遇,开启了对电催化领域的探寻,象征着科学探索中传统与创新的冲突与调和,以及追梦少年在成长中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曲折的情节,生动地介绍了计算化学反应中吉布斯自由能变的方法,探讨了电催化反应如何通过电功对系统进行能量输入,从而实现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为正的化学反应,即最近文献中所谓的“逆热力学”反应。文章通过两个例子,即电解水反应和电催化循环去消旋化反应,阐述了逆热力学反应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本文也描述了青少年在追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展现了勇于创新、大胆突破的重要性:真正的创新并非抛弃定律,而是在约束中创造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 电催化, 逆热力学反应, , 电解水, 去消旋化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