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中国主题创新科普实验——武汉站:化学魔法与现实世界的交融
司澄澄, 柴林杉, 刘慧媛, 孙丽晔, 程仕健, 李海玲, 王文云, 刘芳, 冯清, 刘敏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1069
本科普实验以青少年喜爱的魔幻文学人物哈利波特中国行为主题,以他的武汉之旅展开行程,用实验呈现博物馆的青铜器修复技术,“知音号”游轮的牺牲阳极法防腐技术,武汉长江大桥的水泥固化和桥头堡及桥墩的3D打印技术,黄鹤楼绘制的碳量子点制备技术;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化学知识。
关键词: 哈利波特中国行, 青铜器修复, 牺牲阳极法, 3D打印, 碳量子点
车间一杯酒,中枢两泪——都是双硫仑样反应惹的祸
梁一铭, 潘籽言, 陈建成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6016
在“人体”工厂中,肝细胞车间主任“小灯”负责代谢乙醇、维护稳定。然而,随着糖尿病、失眠等疾病侵袭,中枢引入了安眠药、降压药等外援。小灯对药物与乙醛脱氢酶可能产生的双硫仑样反应缺乏警惕。一次意外中,头孢药物与乙醇代谢冲突,抑制了乙醛脱氢酶,导致乙醛肆虐,引发混乱。小灯意识到疏忽,加强安保,并向工人传达了领导指示,提醒大家在使用药物时需谨慎。此次危机虽得到控制,但肝细胞们更加明白责任与使命。我们也应从中汲取教训,珍惜生命,避免将生命安全置于危险之中。在表达感情时,有众多选择,完全不必过量饮酒。让我们共同守护这座神奇的工厂,确保它的安全与繁荣。
关键词: 双硫仑样反应, 酒精代谢, 药物与酒精互作
催产的Blog
朱奕萱, 王青彤, 李瑾, 陈林, 赵军龙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310090
借用拟人化、第一人称的手法,以Blog的形式对肽类激素催产素从基本概况、研究历史、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并与相关物质进行类比分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让人们对催产素形成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 催产素, , 功能
阳光下的礼物:维生D
邢宇琨, 解笑瑜, 陈方方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2006
维生素D,被誉为“阳光维生素”,在维护人体健康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化学角度出发,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维生素D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其在生物学上的功能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深入了解维生素D,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并学会如何合理利用这一重要营养素来维护自身健康。
关键词: 维生素D, 分子结构, 骨质疏松, 佝偻病
抗生军团告人类战友书
孙吉峻, 王黔浪, 陈前, 赵全芹, 翟淑梅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5206
运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抗生素的发现史、分类、作用机制、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及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旨在让读者在趣味阅读中了解有关抗生素的基础知识。
关键词: 抗生素, 抗菌药, 科普
动力学同位效应的基础理论及竞赛试题分析
陈亚玲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1093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是最近两年在国内外化学竞赛中出现的新兴考点。本文从势能曲线和零点振动能出发,从经典的过渡态理论角度阐释了一级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和二级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的起源,简述了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在反应机理研究中的作用。通过解析国内外化学竞赛相关试题,分析了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的考察角度,揭示了国内竞赛与国际竞赛的出题导向有一定的延续性。最后对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的竞赛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对竞赛教学工作者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化学竞赛, 试题分析
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钠凝胶涂层对锌负极稳定性的影响
唐晓宁, 刘珺楠, 杨兴富, 雷杰, 罗秋洋, 夏澍, 薛安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191
通过一种绿色、自交联策略,基于海藻酸钠(S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中羧基对Zn2+的离子缔合作用,利用旋涂法在锌电极表面原位构建了具有孔结构的柔性SA+CMC凝胶涂层(Zn@SA+CMC)。涂层中富含羟基,羟基的强吸附效应能够使涂层与锌电极紧密结合,减少界面处的副反应。柔性涂层不仅能适应锌电镀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还表现出较好的亲锌性,更低的成核过电压,更高的离子电导率,有利于Zn2+均匀沉积,有效抑制了锌枝晶的生成。因此,Zn@SA+CMC对称电池能稳定运行890 h(3 mA·cm-2);Zn@SA+CMC||MnO2全电池表现出优越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海藻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钠, 凝胶涂层, 亲锌性
固体推进剂中的维生:中性大分子键合剂的可控合成
王振华, 冯浩洋, 邵晓阳, 范文如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401007
复合固体推进剂是一种固体颗粒(氧化剂及金属燃料)填充高分子聚合物(粘合剂)的复合材料,是导弹、空间飞行器的各类固体发动机的动力源。本实验教学针对固体推进剂在载荷下容易发生“脱湿”,即粘合剂与填料表面之间分离,界面作用受到破坏的情况,通过可控自由基聚合设计了结构规整、分子量及组成可控的新型中性大分子键合剂,通过核磁氢谱及凝胶渗透色谱系统表征了其分子结构。本综合实验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固体推进剂领域的理解,提升了学生对于前沿高分子化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的认知,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大型仪器使用能力和结果分析能力,实现了前沿科学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在人才培养的结合。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大分子键合剂, 可控自由基聚合, 界面作用
Construction of AgVO3/ZIF-8 composites for enhanced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Min ZHU, Yuxin WANG, Xiao LI, Yaxu XU, Junwen ZHU, Zihao WANG, Yu ZHU, Xiaochen HUANG, Dan XU, Monsur Showkot Hossain Abul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392
AgVO3/ZIF 8 composites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effect were prepar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AgVO3 and ZIF-8.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high-pow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ultraviolet-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UV-Vis DRS), photoluminescence (PL) spectroscopy,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spectroscopy, transient photocurrent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binary composites. Tetracycline (TC) was used as a substrate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efficiency of the degradation of photocatalysts under light conditions, and the degradation effect of TC was also evaluated under different mass concentrations and ionic contents. In addition, we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of the binary composite material AgVO3/ZIF-8 and identified the key active compon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this new photocataly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10% AZ, prepared with a molar ratio of 10% AgVO3 and ZIF-8 to TC, was 75.0%.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can be maintained even under a certain ionic content, making it a suitable photocatalyst for optimal use. In addition, the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of binary composites was further studied by the active species trapping experiment.
关键词: AgVO3, ZIF-8, metal-organic framework, photocatalysis, tetracycline
铽配合物电致化学发光体的合成及肾上腺传感检测
王存, 许韶菡, 张玉乾, 张瑶瑶, 龚涛, 文容, 廖宇航, 任彦荣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427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3种铽配合物(α-Tb-CCP、β-Tb-CCP和γ-Tb-CCP)阴极电致化学发光(ECL)体,同时筛选出ECL信号最高的β-Tb-CCP。β-Tb-CCP的ECL信号最强主要归因于其小的尺寸和表面孔径。最后,以β-Tb-CCP为发光体,肾上腺素(EP)为信号猝灭剂,花状的氧化锌为ECL信号稳定剂和共反应加速剂,构建了灵敏检测EP的ECL传感器。结果表明,在0.1 pmol·L-1~10 mmol·L-1的范围内,EP的检测限为18.2 fmol·L-1(S/N=3)。此外,将构建的传感方法用于2批次商用盐酸EP注射液含量检测,结果与注射剂声明的EP含量接近。
关键词: 铽配合物, 电致化学发光, 肾上腺素, 传感器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