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2015
漆在中国数千年的使用沉淀出独特的漆艺文化。这里的“漆”是指大漆,从漆树中采集,主要成分漆酚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漆膜,漆膜具有防潮、耐高温、耐酸碱等优良性质。大漆与色粉混合可以调制出光彩照人的色漆,被广泛地应用于髹饰、设备防腐和文物修复等。将科学与文化相结合,普漆中化学,传漆艺非遗,本文从化学的视角出发,介绍大漆中的化学成分和性质,从漆酚到漆膜发生的化学反应,设计一系列科普实验验证什么是大漆及其优良性质,让科普对象深切体会化学无处不在、化学的重要应用;介绍漆的发展历程,增加中小学生动手参与漆器制作和漆画绘制等梯度科普环节,锻炼青少年的动手能力,传递漆文化与漆艺人的工匠精神。通过糅合漆艺和化学,使科普对象领略到漆艺之美,认识到化学在漆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化学的兴趣,从而达到弘扬漆艺非遗文化和传播化学科学知识的目的。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4028
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重要途径。“厨房化学”是面向我校本科生开设的化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课程融合学科知识,贴近日常生活,打造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全新内容;构建多维考核体系,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综合能力评判,并引入学生互评环节。该课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升化学素养,增强综合素质,同时助力科普教育发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2031
美学和思政理念的有效融入是提升高分子科学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本工作中以通识课《高分子世界美学赏鉴》的思政教学实践为例,探索了以思政主题为主线编纂教材,以美学体验为主导开展自然科学教学的新模式,在帮助学生们掌握高分子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401057
高等教育兼备广度和深度,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支撑着其它学科的发展,化学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具有清晰的化学逻辑思考力和判断力。浙江大学化学系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的建设为目标,面向全校近50个专业开设了8门通识课程,通过构建大学化学-普通化学(甲)/普通化学(H)-普通化学(乙)-工程化学四层次的课程体系、教师-教学科-学工三联动的全过程管理和全面的助教制度,形成了适合综合性大学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化学通识课程新体系,提升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人才的化学素养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3075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如何应对时代命题,将传统学科教育与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拓展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高校教育面临的挑战。鉴于此,本文以材料“遇见”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为例,阐述了通识课程融合人工智能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渗透、材料与人工智能相关联内容的挖掘和材料前沿科学案例的引入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方案,改进了通识课程课堂教学的模式,丰富了课程效果评价的方式,为高校传统通识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10097
针对通识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化学与人类文明”课程的教学现状,聚焦课程的“智慧性”建设,建设知识图谱,开设AI助教,创新SCIENCE教学模式,增加学习任务的挑战度,改革评价方式,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将知识图谱和AI助教应用于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导航和精准的学习评价。通过教学实践初步证实了AI赋能的教学改革解决了通识课程教学中的痛点问题,转变了师生对通识课程的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高阶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