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氧化绿色合成医用化学发光试剂
马敏娜, 欧阳玉瑾, 邬源, 袁明伟, 杨丽娟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0093
光催化氧化较传统氧化反应更具有安全可控、条件温和、绿色环保的优点,已成为化学前沿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并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受实验条件和设备的限制,光催化氧化反应在本科教学实验中较为缺乏。本实验利用实验室常规仪器组装出简易光反应装置,以高效低能的钠灯为光源催化氧化磷酸盐中间体,实现了1,2-二氧环乙烷类医用化学发光试剂的实验室微量化制备,丰富了光化学反应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本实验使用的原料和试剂便宜易得,操作简便,产物收率高,实验既可实现单瓶独立操作,又可进行多瓶串联反应。本文综合考虑实验成本、实验与教学效率,以两瓶串联方式展开分组实验教学,在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适合本科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全面综合的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自由基加成等反应机理的理解。
关键词: 光催化氧化, 安全可控, 医用化学发光试剂, 自由基加成
发光的叶绿素——化学科普创新实验
李覃, 杨可昕, 杨清林, 朱湘锦, 韩晓乐, 黄涛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9059
叶绿素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紫外光激发下,叶绿素会发出红色荧光,在科研和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叶绿素荧光”进行科普实验推广,介绍了叶绿素的基本概念、叶绿素发光原理、实验室和居家制备方法、实验表征及应用等,让大众理解“叶绿素会发光”的原理、实验操作和应用前景,认识化学之美,体会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 叶绿素, 荧光, 科普, 趣味实验
等离激元增强上转换发光及其分子检测应用
杨扬, 李鹏城, 舒展, 屠能榮, 王宗花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30440
针对荧光分子检测普遍灵敏度低和检测范围窄的问题,制备了具有等离子激元共振特性的重掺杂半导体纳米结构Cu2-xS和典型的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NaYF4∶Yb,Er,通过三相界面自组装方法获得了Cu2-xS/NaYF4∶Yb,Er薄膜基底。结合有限元模拟,计算了不同摆放情况下Cu2-xS周围的局域电场分布,研究了在实际薄膜中Cu2-xS纳米盘之间产生的等离激元耦合对上转换发光性能以及对拉曼信号增强的影响。结果表明,Cu2-xS等离激元层与NaYF4∶Yb,Er发光层的耦合,不仅得到了上转换3个数量级的提高,还实现了分子检测10-7 mol·L-1的检测极限,并且获得了10-3~10-7 mol·L-1的宽线性响应,从而达到高灵敏度的定性和定量双功能的精确检测。
关键词: Cu2-xS纳米盘, 等离子激元共振, 分子检测
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力致发光性质
陈天云, 肖瑞麟, 顾欣晟, 邵云一, 卢求钧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2017
力致发光材料因其具有外力作用诱导产生发光的独特性质,其在冲击力、应力、张力或压力等作用力的传感,以及显示、照明、成像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近年来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实验以二苯甲酰甲烷(DBM)、Eu(NO3)3和三乙胺(TEA)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快速合成了离子型Eu3+配合物Eu(DBM)4TEA。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和力致发光性能。本实验是在现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开发的包含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合成、产物仪器表征和产物性能模块化综合化学实验,实现了科教融合;实验原料廉价、实验操作简单,模块化的设计机动灵活,能满足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趣味科普实验等不同层次本科教学需求;实验现象可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
关键词: 力致发光, 铕离子配合物, 综合化学实验
黑暗中的蓝色精灵——化学发光梯度科普实验
于博荣, 张慧姣, 张新瑜, 李晓影, 陈姝明, 韩占刚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3107
鲁米诺(3-氨基-苯二甲酰肼)作为一种化学发光试剂,在碱性水溶液中可被氧化剂氧化,产生激发态分子,当激发态分子回到基态时会以蓝光的形式释放能量,该现象明显且富有观赏性。基于此,本工作选用日常生活中的爆炸盐和84消毒液,分别用于替代实验室中的碱性试剂和氧化剂,促进化学发光科普实验的生活化。面对不同知识储备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梯度科普教育:(1)对低龄儿童及青少年,设计并开展了系列趣味实验活动,如“蓝色雨”“蓝色火焰”等,传递化学之趣,寓教于乐,在拓展化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2)对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本科生,设计了利用化学发光分析仪对爆炸盐中过氧化物的含量进行测定,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对社会普通大众,通过生活实际中的化学实验过程,有利于帮助他们走出化学发光的认知误区,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大众理性思维和科学素质。
关键词: 鲁米诺, 爆炸盐, 化学发光, 梯度科普
荧光“变色龙”——基于动态发光的科普实验方案
衣梓硕, 刘鹏, 徐燕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311079
制备无毒的ZnGa2O4:Bi3+荧光材料,其同时具备可调多色荧光、动态光致变色及热致变色的三模式发光性质。我们利用这种类似“变色龙”的荧光特性设计了三种信息安全实施方案,实验互动性强且具有趣味性,有良好的科普实践展示效果,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进而帮助青少年体会“美丽化学”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 动态荧光, 光致变色, 热致变色, 科普实验, 防伪
和光溢彩——铜纳米簇的光致发光现象
陈夏雪, 杨羽萱, 杨若琳, 王一竹, 刘红云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019
本实验自制谷胱甘肽与半胱氨酸分别配位的铜纳米簇(CuNCs),根据CuNCs光致发光原理,设计实验探究配体、氧化剂、pH、溶剂及温度对CuNCs光致发光的影响,并开发出科普实验试剂盒。本试剂盒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适合多种科普场景,能够满足具有不同梯度科普需求的人群,增强公众对纳米材料的了解,让公众感受到化学之美。
关键词: 铜纳米簇, 光致发光, 梯度科普, 多场景科普, 科普试剂盒
团结就是力量,独立才能发光——关于AIE和ACQ效应的科普实验
贾艳媛, 荣融, 刘洁, 郭晶, 姜国玉, 郭硕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2035
发光材料在生活中具有诸多的应用,但目前面向公众的有关发光材料尤其是ACQ和AIE分子的发光现象及其光学性能研究的普及实验仍有欠缺。本实验是以科普为目的,分别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受众设计了特色性普及实验;同时,本实验也是一个多场景适用性科普实验,分别于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展示。实验步骤简单易行,色彩丰富,发光效果明显。既便于操作,又能极大地让公众了解生活中的发光分子,更重要的是本实验可以有效引导青少年发现、提出并解决科学问题,更有利于实现对青少年一定程度上的研究性思维与方法的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性。
关键词: 发光材料, ACQ效应, AIE效应, 荧光, 梯度科普
基于发光铜纳米团簇的多组分体系的构成及应用
黄燕婷, 向华, 潘梅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196
铜纳米团簇(copper nanoclusters, Cu NCs)具有独特而优异的光物理性质,近年来在发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进展。然而,由于铜易氧化,因而难以获得结构稳定、发光强度高的Cu NCs。将Cu NCs与其他组分结合构建多组分体系,是提高稳定性、优化发光性能的可行策略之一。基于Cu NCs构筑的多组分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弥补其缺陷和不足,而且还能实现发光体系的功能多样化,从而有助于促进该发光材料的实际应用。基于此,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Cu NCs的基本结构和发光影响因素,进而分类总结了目前发光Cu NCs多组分体系的构成策略及其应用。
关键词: 铜纳米团簇, 多组分, 光致发光
经典孕育创新——发光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颜红侠, 吴锐, 冯维旭, 赵艳, 闫毅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9010
超支化聚硅氧烷作为一类特殊的非传统聚集诱导发光聚合物,以其独特结构、卓越性质及广泛应用在发光材料领域备受关注。本文从以Si―O―C为骨架结构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发光性能的偶然发现出发,在经典的酯化反应原理启发下,创新性地发展了“酯交换缩聚法”。通过分子设计和结构调控,实现了超支化聚硅氧烷从蓝色到红色的多色荧光发射、高量子产率和长荧光寿命,并指出了其在离子检测、信息加密和活性氧清除等方面的应用。在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提出“经典孕育创新”的思想,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期为化学学科的教学提供“课程思政”参考。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超支化聚硅氧烷, 发光聚合物, 思政案例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