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氮酶活性中心研究五十
陈全亮, 周朝晖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0133
固氮酶是固氮微生物在常温常压下固氮成氨的催化剂,其活性中心的结构从Fe2S2∙Mo2O2演变到MoFe7S9C(R-Hhomocit)(cys)(his) (H4homocit = 高柠檬酸,Hcys = 半胱氨酸,Hhis = 组氨酸)。本文将回顾这一重要的历史过程,探讨化学模拟、光谱学、理论计算和生物化学,特别是结构生物学等领域在固氮酶活性中心研究中的重要成就,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固氮酶活性中心研究五十年。
关键词: 固氮酶, 钼铁蛋白, 铁钼辅基, 活性中心
恐龙时代之U-Pb定
许润泽, 刘睿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4083
以一位考古学教授在四川自贡恐龙遗址考察引发的遐想为载体,介绍了U-Pb定年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后的分析方法和检测结果处理,全面地科普了U-Pb定年法的相关知识。同时,本文介绍了自贡地区的恐龙文化及产业,向读者展现恐龙之都的魔力。
关键词: U-Pb法,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高分辨率离子探针
庆祝《无机化学学报》创刊40周
聚烯烃工业的先驱者——纪念德国化学家Karl Ziegler逝世50周
范勋章, 赵远进, 罗淑芳, 贺爱华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2065
本文介绍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卡尔∙齐格勒(Karl Ziegler)的科研历程及贡献以纪念他逝世50周年。Ziegler对科学的热情、独特的思维和卓越的实验能力奠定了他的科学基础。他专注于自由基化合物、多元环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研究,他与朱利奥∙纳塔共同发明命名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对全球聚烯烃工业产生深远影响,造就了上千亿美元的市场。
关键词: Karl Ziegler, Ziegler-Natta催化剂, 人物传记
跨越九百的青山绿水:从化学视角解密《千里江山图》
黄伟, 陈伟伟, 汤永兴
【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312075
《千里江山图》作为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不仅代表了青绿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更是中国古老文明的缩影。该画作流传久远,历时九百余年依旧绚烂多彩,与其材质、颜料、胶结材料密切相关。本文从化学视角出发,分析《千里江山图》使用的颜料与胶结材料,并以拟人化的方式逐个介绍它们的性格与特点,如“石墨大哥”“赭石阿姨”“青绿兄弟”“砗磲姑娘”和“明胶叔叔”。探讨他们的化学成分与理化性能,揭示这些惊艳的颜料共同打造《千里江山图》辉煌的秘诀。通过激发古典艺术与现代科技的思考,促进艺术鉴赏与科技创新的融合。
关键词: 文化遗产, 颜料, 碱式碳酸铜, 明胶
覆TiO2保护层抑制磷化镍钴在水中腐蚀
杨博, 吕功煊, 马建泰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11862/CJIC.20240063
本工作研究了镍钴双金属磷化物(Ni-Co-P)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显示,Ni-Co-P能与H2O反应,发生自腐蚀生成Ni2+、Co2+和PO43-离子,同时产生H2。Ni-Co-P与H2O的自腐蚀反应速率受到镍钴比例影响,Ni-Co-P中的Co含量升高,其在水中的腐蚀速率降低。详细研究了镍、钴投料比(nNi/nCo)为1∶2制备的Ni-Co-P在水中的腐蚀行为,其在水中的腐蚀速率与溶液pH值、氧气含量、光照、温度等因素有关。为了抑制Ni-Co-P (nNi/nCo=1/2)在水溶液中的腐蚀,在其表面包裹一层惰性TiO2保护层,这层TiO2保护层能有效减缓Ni-Co-P在水中的腐蚀,增强其稳定性。
关键词: 双金属磷化物, 水溶液, 稳定性, TiO2保护层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覆研究进展
祝鑫彤, 曹斌, 闫崇, 唐城, 陈爱兵, 张强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1016/j.actphy.2025.100096
石墨负极是目前锂离子电池中广泛使用的商品化负极材料,其在接触电解液发生储锂时会因有机电解液的还原分解而形成一层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该界面膜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快充性能、安全性能等诸多方面有着关键影响。通过在石墨表面构建一层包覆层,减少其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并促进稳定电极界面的形成,可以提高储锂的电化学性能。表面包覆通常通过气相或液相法实现,包覆材料主要包括碳材料、锂离子导体、金属化合物和聚合物材料等体系。本文评述了不同包覆材料和方法对石墨负极性能的提升作用,分析了包覆改性策略影响电池快充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机制,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材料物理化学基础。
关键词: 石墨负极, 碳负极, 表面包覆,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锂离子电池
硫掺杂碳覆Fe0.95S1.05纳米球复合材料的储钠性能
肖雪, 李佳纯, 孟祥桐, 邱介山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307006
铁硫化物因其较高的理论容量,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铁硫化物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体积变化,导致其倍率性能和稳定性较差。本文通过简单的一步法策略,制备了一种具有三维簇状结构的硫掺杂碳包覆的Fe0.95S1.05纳米球(Fe0.95S1.05@SC),并研究了其储钠性能。硫掺杂碳层可提高材料的导电率,缓解Fe0.95S1.05纳米球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体积膨胀,故提升了材料的稳定性。Fe0.95S1.05@SC的相互贯通的簇状结构,为电子和离子的传输提供了通道,使材料具备优异的倍率性能。在半电池体系中,Fe0.95S1.05@SC在0.1 A∙g−1下循环100圈后,保留614.7 mAh∙g−1的高比容量,10 A∙g−1下比容量仍可以达到235.7 mAh∙g−1。在全电池体系中,在0.1和10 A∙g−1时,Fe0.95S1.05@SC的可逆容量分别为482.8和288.3 mAh∙g−1。该材料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在钠离子电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 硫掺杂碳, Fe0.95S1.05@SC电极
氧化石墨烯辅助的超分子骨架膜用于水油型纳米乳液的高效分离
章玥, 李豹, 吴立新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2305038
制备可以同时高效且高通量地处理纳米乳液的超浸润材料仍然具有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在超分子骨架纳米片上修饰氧化石墨烯以增强亲水性的策略。通过将两种具有片状形态的材料连续抽滤于商业基质上,可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辅助的超分子骨架复合膜,并用于分离具有纳米尺寸液滴的水包油乳液。骨架一方面通过均匀的纳米孔拦截乳液中分散的微小液滴,另一方面也通过带负电的表面提供静电相互作用来驱动破乳过程发生。具有良好亲水性的氧化石墨烯赋予膜材料改善的亲水能力和水合层。该复合膜具有纳米级的截留尺寸、带负电的表面和水下疏油性,并且还获得了高的水通量和耐油污染性。基于尺寸筛分和破乳效应,该复合膜可有效地去除分散在水包油乳液中由非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稳定的纳米油滴。特别是对于离子型乳液,在分离后动态光散射未检测出残留液滴。滤液中总有机碳含量小于10 ppm,对应着大于99.9%的分离效率,优于许多国家和组织的标准。在各种乳液的分离过程中,复合膜表现出较高的分离渗透性,约为原始骨架膜的3.5倍。此外,具有防污效果的复合膜获得了较高的通量回收率,通过简单的水洗处理即可实现5次具有稳定分离性能的循环。该复合膜在重复使用过程中没有组分损失,在150 ℃内具有热稳定性,并能抵抗腐蚀性化学环境。在本工作中,我们试图将具有不同结构特性和表面特性的两种组分结合,通过简单的方法制备复合膜,并在功能协同作用下实现水包油型纳米乳液的高性能分离。
关键词: 超分子骨架, 氧化石墨烯复合膜, 破乳, 纳米乳液, 高效分离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暨《大学化学》创刊40周论坛在北京召开
袁梅, 邹鹏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