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doi: 10.12461/PKU.DXHX202405184
以物理化学实验中“Pb-Sn二元金属相图”为例,阐述“认知-学习-实践-反思”过程的课程思政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前预习/感知、课中实践/探究和课后反思/拓展三个环节。通过录制教学视频、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完善评价反馈机制、拓展交流创新空间,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教学目标,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提升科学素养、增强合作和创新意识,实现全方面育人。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0056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ASP-PW)处理的油水分离问题已经成为了三元复合驱技术推广的技术瓶颈。本文采用超声波强化聚合氯化铝(PAC)协同处理ASP-PW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油水分离效果。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超声频率40 kHz、超声时长为60 min时,乳化油滴粒径由349 nm增大到3639 nm,表明了超声对乳化油滴起到了一定的凝聚作用;当超声与PAC协同处理ASP-PW时,在超声时长为60 min、加药量为850 mg∙L−1,并于40 °C恒温水浴中沉降30 min,其除油率高达95.82%,远高于相同条件下单独使用超声的除油率(86.12%)和PAC的除油率(90.87%),协同作用效果显著。实验内容接地气,是科教融合的重要体现,实验方法遵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验过程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该实验从问题调研、方案设计到结果的获取均凸显出团队协作的关键作用,本实验也为ASP-PW的处理提供新的方向。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2078
色谱分析是常用的现代仪器分析手段。高等院校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多将色谱分析列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分析法和液相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分析法具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基于比较教学法,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分别使用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完成“苯、甲苯、间二甲苯的色谱分离”实验项目。在教学中,对比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和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原理、实验条件、操作方法、实验结果等,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课中色谱章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同时也对学生以后的科研训练提供一定的帮助。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6028
以有机化学实验“阿司匹林的合成”为例,通过确定思政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选择思政载体、开展思政实践活动、进行思政评价五个步骤,采取渐进式教学模式,探讨了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融合思政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并对实验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措施。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007
分析化学实验是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这门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本文以分析化学实验中的两个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为例,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从教学设计、实验内容、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课程思政为导向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全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有机融合,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的同向同行。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016
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契机。本研究以无机结晶化合物制备实验为例,以晶体结构为兴趣切入点,以星问卷为有效测评手段,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实践过程包括:课前学习、课堂探究和课后反馈及反思三个阶段。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意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8035
分析了建构主义与解构主义思想的内涵以及与传统结构主义教育观念的差异,并强调两者在教育实践中的互补性与促进作用。以胶体溶液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建构主义与解构主义思想来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建构主义与解构主义思想指导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07051
在材料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实验室制备的锑化铟孪晶纳米结构及其相关结构表征数据引入到授课内容之中,并借助VESTA软件模拟出锑化铟孪晶纳米结构的模型。通过在课堂上对VESTA软件的实时操作,生动展现了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显示形式的三维孪晶结构。这种“理论知识讲解+软件操作演示+科研成果案例”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孪晶结构的理解,还能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运用科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科研探索的相辅相成。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0063
科学仪器在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科技创新。本文将青蒿素提取与鉴定实验加以改进,作为本硕贯通实验项目。实验过程中引入并应用现代仪器原理提取黄花蒿中的有效成分,测定青蒿素含量,纯化青蒿素,分析青蒿素结构。将天然产品的提取、分析、分离和鉴定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了天然产物的前沿实验技术,培养了创新意识,训练了科研思维。
【大学化学】doi: 10.3866/PKU.DXHX202310099
研究型实验教学是当前高校实验教学的研究热点。硝酸银是一种价格比较昂贵的试剂,从含银废液中回收硝酸银,不仅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也能节约实验成本。该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简单,涉及的操作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学生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解决。本文以含银废液为原料回收硝酸银为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方案的实施,体验研究型实验教学的过程,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意识的目的。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3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