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双二茂铁基烷的合成与表征

温国华 旭昀 温国永 罗美华 李树臣

引用本文: 温国华, 旭昀, 温国永, 罗美华, 李树臣. 1,1-双二茂铁基烷的合成与表征[J]. 应用化学, 2005, 22(7): 768-771. shu
Citation:  WEN Guo-Hua, XU Yun, WEN Guo-Yong, LUO Mei-Hua, LI Shu-Che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ome Bis-ferrocenylalkane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 2005, 22(7): 768-771. shu

1,1-双二茂铁基烷的合成与表征

    通讯作者: 温国华,男,1961年生,硕士,副教授;E-mail:bighm@etang.com;研究方向:金属有机化学
  •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208020121) (200208020121)

摘要: 采用浓硫酸-甲醇为催化剂,以甲苯为溶剂进行二茂铁与醛的缩合反应,比较了二茂铁与缩醛和二茂铁与醛、甲醇及微量浓硫酸混合物缩合反应的结果,发现二者的结果相近,而后者省去了缩醛的合成步骤;经真空升华除去未反应的二茂铁,柱层析分离得到了8种1,1-双二茂铁基烷。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测试技术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类化合物红外光谱的特征为3080~3096 cm-1νC-H(Fc-H),1H NMR的特征为桥碳原子上的质子由于受2个二茂基的去屏蔽作用而位于较低场,化学位移(δ)为3.0左右;测定了1,1-双二茂铁基己烷的质谱,发现分子离子峰M+(m/z=454.1)和碎片离子(Fc)2CH+(m/z=383.0)为基峰;1,1-双二茂铁基己烷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有2对氧化还原峰,各自对应Fe(Ⅱ)Fe(Ⅱ)↔Fe(Ⅱ)Fe(Ⅲ)和Fe(Ⅱ)Fe(Ⅲ)↔Fe(Ⅲ)Fe(Ⅲ),2步电化学反应均具有化学可逆性。

English

  •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429
  • HTML全文浏览量:  76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04-08-29
  • 网络出版日期:  2004-11-19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