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法研究羟基葫芦[6]脲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分子识别作用

李来生 葛小辉 黄志兵 李艳平

引用本文: 李来生, 葛小辉, 黄志兵, 李艳平. 光谱法研究羟基葫芦[6]脲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分子识别作用[J]. 应用化学, 2006, 23(7): 747-752. shu
Citation:  LI Lai-Sheng, GE Xiao-Hui, LI Yan-Ping. Molecular Recognition Interaction of Perhydroxycucurbit[6] uril with p-Aminobenzenesulfonic Aci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 2006, 23(7): 747-752. shu

光谱法研究羟基葫芦[6]脲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分子识别作用

    通讯作者: 李来生,男,1962年生,教授;E-mail:lilaishengcn@163.com;研究方向:生物化学
  • 基金项目: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9920024) (9920024)

    江西省教委基金(JJ2006-07)资助项目 (JJ2006-07)

摘要: 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法首次研究羟基葫芦[6]脲(HOCB6)与对氨基苯磺酸(ABS)之间的包结作用,考察了溶液的pH值、常见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等对该包合物的形成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主客体分子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1:1型的HOCB6-ABS外包合物,其包结常数为1.39×103 L/mol。同时用葫芦[6]脲(CB6)、β-环糊精和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进行对比。研究发现,ABS与葫芦[6]脲通过疏水作用形成1:1型的CB6-ABS内包合物,与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通过氢键和π-π等作用形成1:1型的外包合物,包结常数分别为1.31×102和2.57×104 L/mol。而β-环糊精的腔体太大,不能包结ABS分子。有趣的是,由于周围引入羟基,氢键作用导致HOCB6-ABS和CB6-ABS具有不同的包结方式。

English

  •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335
  • HTML全文浏览量:  33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05-08-20
  • 网络出版日期:  2005-12-26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