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芳香族多羧酸为配体的Ni(II)配位超分子的研制及光诱导下的表面电子行为

张丽 牛淑云 金晶 孙丽萍 史忠丰 李雷

引用本文: 张丽, 牛淑云, 金晶, 孙丽萍, 史忠丰, 李雷. 以芳香族多羧酸为配体的Ni(II)配位超分子的研制及光诱导下的表面电子行为[J]. 物理化学学报, 2009, 25(06): 1161-1166. doi: 10.3866/PKU.WHXB20090615 shu
Citation:  ZHANG Li, NIU Shu-Yun, JIN Jing, SUN Li-Ping, SHI Zhong-Feng, LI Lei. Preparation and Light-Induced Surface Electron Behavior of Ni(II) Based on Aromatic Polycarboxyl Acids[J].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2009, 25(06): 1161-1166. doi: 10.3866/PKU.WHXB20090615 shu

以芳香族多羧酸为配体的Ni(II)配位超分子的研制及光诱导下的表面电子行为

摘要: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2个Ni(II)配合物[Ni3(btc)2(H2O)14]·4H2O(1)和[Ni2(btec)(bipy)2(H2O)6]·2H2O(2), (H3btc=1,3,5-benzenetricarboxylic acid, H4btec=1,2,4,5-benzenetetracarboxylic acid, bipy=2,2'-bipyridyl).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RD)、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化合物(1)是由2个均苯三甲酸根桥连的三核Ni(II)离子的化合物, 而化合物(2)是由1个均苯四甲酸根桥连的双核化合物, 分子中bipy分子作为端基配体. 分子中大量的水分子和羧酸根的存在使2个化合物分别被连成具有三维(3D)和二维(2D)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 着重研究了化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 并将其与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发现SPS 中表面光伏响应带与UV-Vis-NIR 吸收光谱的吸收峰在数量和位置上都是一一对应的. 此外, 对比2个化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可以看出,配合物的结构及中心金属的配位微环境对其表面光伏响应带的强度、位置和形状均有一定影响.

English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140
  • 文章访问数:  3429
  • HTML全文浏览量:  33
文章相关
  • 发布日期:  2009-06-05
  • 收稿日期:  2009-01-07
  • 网络出版日期:  2009-04-06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