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doi: 10.3724/SP.J.1123.2013.10026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分子具有极性亲水基团和非极性亲油基团结构,通常表现出很高的表面活性和界面优先分配能力。可靠的分离提纯方法和成分鉴定手段是鼠李糖脂生产工艺成功的重要保证。实验通过好氧发酵培养铜绿假单胞菌CCTCC AB93066、酸沉降分离得到鼠李糖脂后,利用柱色谱提纯技术得到纯化的鼠李糖脂的单糖脂和二糖脂,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成分鉴定。结果显示这两种鼠李糖脂均含有3种主要成分,其中单糖脂的主要成分为RhaC10C10、RhaC10C12-H2、RhaC10C12,二糖脂的主要成分为Rha2C10C10、Rha2C10C12-H2、Rha2C10C12。该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CCTCC AB93066是一种良好的鼠李糖脂产生菌;酸沉降-柱色谱技术可以用于鼠李糖脂的深度提纯,且有较好的效果;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鼠李糖脂成分鉴定具有灵敏度高和准确性好等优点,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检测方法。
李仙舟,中国近现代著名化学工程家,化工教育家,曾在北平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等学校任教,他对我国近现代毛皮染色工艺、制革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贡献。李仙舟还曾任中国化工学会西安分会副理事长,是中国化工学会西安分会的创始人之一。对李仙舟生平、教育、科研成就进行了研究。
【有机化学】doi: 10.6023/cjoc201806004
鼠李糖基化属于糖基化反应的一种,是化合物结构修饰及有机合成中广泛涉及到的一类反应.鼠李糖基转移酶是生物体中催化这一类反应的酶,能够将活性鼠李糖基从核苷糖转移到特定受体.这类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参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并在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及多种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得益于酶催化鼠李糖基化的特异性强、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其往往成为化学催化的有力补充,在有机化学合成及苷化修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植物及微生物来源的鼠李糖基转移酶从酶催化功能、蛋白三维结构、鼠李糖基供体合成、酶催化底物杂泛性以及其在催化合成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19900215
采用半经典近似方法所给出的关于AB+CD散射系统的相互作用势, 构造系统的一种动力学代数h_(15), 利用这种代数计算了在非反应情况下系统的跃迁几率及势能的统计平均值, 并在群参量的一次近似下探讨了跃迁过程中的选择定则。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051126
提出了一种动力学李代数方法来研究取代苯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对于给定的PPP模型(Pariser-Parr-Pople)哈密顿量, 生成了一个动力学李代数. 依据这些代数元构造出演化算子作为群参数的函数, 通过求解一组非线性微分方程能够得到这些群参数. 再按照统计力学中的密度算子公式给出取代苯分子体系偶极矩的统计平均值. 于是导出二阶极化率的表达式. 与其他量子力学计算结果比较, 表明这种动力学李代数方法在预言有机共轭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上同样有用.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090741
从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中提取纯化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HPLC-ESI-MS)对鼠李糖脂提取物的组成进行了测定. 用临界胶束浓度(CMC)分析了pH值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 用微乳液滴粒径和灼电位考察了pH值对鼠李糖脂/正庚烷/硼砂缓冲液微乳体系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弱碱性条件下(pH7.5-9.5), pH的变化对鼠李糖脂的表面活性和微乳微结构均有显著影响. pH小于9.0时, CMC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 在pH 9.0处达到最低. pH大于9.0时, CMC随着pH值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这是氢键和极性头基间的静电排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微乳液滴的粒径及灼电位绝对值都随pH值的升高呈增大趋势, 只在pH 9.0处例外. 少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正丁醇的加入都使微乳粒径明显增大.
【有机化学】doi: 10.6023/cjoc202003037
报道了L-鼠李烯糖与炔丙酯在Au(Ⅰ)催化下通过分子间串联的1,3-酰氧基迁移/Ferrier重排策略,合成了C-乙烯基鼠李糖苷衍生物.通过同位素O18标记实验验证了C-糖基化机理.产物的绝对构型经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利用噻唑蓝(MTT)法研究了产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产物3i对人体胃癌细胞HGC-27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18.29 μmol·L-1.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非对映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大学化学】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02.06.012
提出了一种新的电负性标度计算方法,表达了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基本反映了元素周期性规律。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7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