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Phos/铜催化的亚甲胺叶立德与硝基烯烃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
张荣华, 许冰, 张展鸣, 张俊良
【化学学报】doi: 10.6023/A20010019
手性吡咯烷骨架是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天然产物、药物和催化剂的重要中间体,其高效的不对称合成方法是有机化学研究热点之一.该工作通过一类新型的Ming-Phos手性配体实现了铜催化的亚甲胺叶立德与硝基烯烃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以较好的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合成了一系列手性吡咯烷类化合物(ee值高达98%,产率高达95%).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底物普适性广以及配体合成简单易制备等众多优点.
关键词: 铜催化, 膦配体, 环加成, 对映选择性, 叶立德
Ming-Phos/铜催化的甲亚胺叶立德与三氟甲基烯酮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
武力左, 张峰源, 章振涛, 尚垒, 刘宇
【有机化学】doi: 10.6023/cjoc202004038
含有三氟甲基的手性吡咯烷骨架是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其高效的不对称合成方法是有机化学研究热点之一.通过Ming-Phos手性配体实现了铜催化的甲亚胺叶立德与β-三氟甲基-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以较高的产率和对映选择性合成了一系列含三氟甲基的手性吡咯烷化合物(ee值高达98%,产率高达99%).该方法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配体简单易得,且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和官能团兼容性.
关键词: 铜催化, 三氟甲基, 环加成, 不对称催化, 叶立德
快离子导体系统中Li+运动的7Li NMR研究
岳勇, 胡红兵, 邓风, 叶朝辉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19941002
关键词:

7Li NMR, 离子导体, 离子运动

Li-Mn-O 体系电极材料的微波合成
刘韩星, 周振平, 赵世玺, 郝华, 欧阳世翕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010807
研究了微波场中以Li2CO3和EMD(电解氧化锰)为原料,不同x=Li/Mn原料配比的LiMnO体系电极材料的化学合成,其主要产物为LixMn2O4尖晶石,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与常规固相合成相比,微波场中的化学合成可在短的时间内完成. Li/Mn的配比对LixMn2O4尖晶石相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x >1.0有利于得到产物成份纯、结晶好、电化学性能良好的LixMn2O4尖晶石相,其中x=1.05的试样最佳.采用XRD、SEM、XPS等方法研究微波场中化学合成产物的微观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微观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微波场;化学合成;微观结构;电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合成Li4SiO4
宋秀芹, 陈汝芬, 贾密英
Li4SiO4具有有利于离子传导的结构,为锂离子导体理想的基质材料[1].在硅酸盐体系中,硅的聚合态很复杂,难以得到纯相,鉴于固相法操作简单,在已有的文献中,合成方法多为固相法,但固相法不易保证成份的准确性、均匀性且合成温度较高.
关键词: Li4SiO4, 溶胶-凝胶法, 合成, 离子导电性
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4Fe0.4]O2的表面包覆改性
王洪, 张伟德
【应用化学】doi: 10.3724/SP.J.1095.2013.20364
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4Fe0.4]O2,并对其表面进行Al2O3包覆。采用XRD、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Li[Li0.2Mn0.4fe0.4]O2相比,包覆改性后的Li[Li0.2Mn0.4Fe0.4]O2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其初始放电容量未明显降低,而循环寿命大大提高,4.0%Al2O3包覆处理的富锂正极材料经5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衰减量在9%左右。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表面包覆Li[Li0.2Mn0.4Fe0.4]O2, 富锂正极材料
Li4Ti5Ol2的合成及对Li+的离子交换动力学
董殿权, 张凤宝, 张国亮, 刘亦凡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20070631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出Li4Ti5Ol2, 对其进行了酸改性, 制得锂离子筛IE-H. 测定了IE-H对Li+、Na+的饱和交换容量和pH滴定曲线等离子交换性能, 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同时采用中断接触法判断该离子交换反应的控制机理, 用缩核模型描述离子筛IE-H交换Li+的动力学. 结果表明, 合成出的Li4Ti5Ol2和锂离子筛IE-H均为尖晶石结构; 用不同浓度HNO3溶液处理Li4Ti5Ol2时, Li+的抽出率为19.6%-81.5%, Ti4+的抽出率在4.2%以下; 锂离子筛IE-H 对Li+的饱和交换容量较高, 达到5.95 mmol·g-1, 离子筛IE-H交换Li+的控制步骤是颗粒扩散控制(PDC), 得到了25 ℃, Li+浓度为20.0 mmol·L-1和5.0 mmol·L-1时锂离子筛交换Li+的动力学方程和颗粒扩散系数.

关键词: Li4Ti5Ol2; 锂; 离子筛; 缩核模型; 动力学
Li3Al和Li2B2的稳定性和垂直激发态光谱
张华北, 田安民, 鄢国森
【物理化学学报】doi: 10.3866/PKU.WHXB19940601
关键词:

异核簇合物, 垂直激发态, 振子强度

Li/富锂钒青铜(Li6V6O15)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研究
华寿南, 姜能座
近年来,人们对二次锂电池的正极进行了不少研究。许多过渡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如V6O13,Li1+xV3O8,TiS2,MoS2等被认为是较好的正极材料[1]
关键词: 钒青铜, 二次锂电池, 锂插入反应, 交流阻抗谱
柠檬酸(铵)处理对Li[Li0.2Mn0.54Ni0.13Co0.13]O2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杜柯, 杨菲, 胡国荣, 彭忠东, 曹雁冰
【无机化学学报】doi: 10.3969/j.issn.1001-4861.2013.00.139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Mn0.54Ni0.13Co0.13]1.25CO3为前驱体, 配锂焙烧获得了富锂锰基固溶体Li[Li0.2Mn0.54Ni0.13Co0.13]O2, 然后分别用柠檬酸、柠檬酸三铵对该材料进行表面预处理。结果表明经柠檬酸(铵)处理后, Li[Li0.2Mn0.54Ni0.13Co0.13]O2中分别有16.37wt%和13.14wt%的锂被化学脱出。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 表面处理后的样品首次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由63.5%分别提高到了80.2%和80.7%), 0.2C循环40次容量保持率分别由91.43%提高到97.42%和92.72%, 1C容量由处理前的149.5 mAh·g-1提高到179.5 mAh·g-1和181.5 mAh·g-1, 表明处理后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都得到了改善。这主要是由于柠檬酸(铵)处理, 预先脱出了Li2MnO3组分中的部分Li2O, 并在材料表面生成了类尖晶石结构的材料。
关键词: 富锂锰基固溶体;表面改性;首次不可逆容量

出版年份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共:16页
  • 跳转
  •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