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简单的电化学方法制备出了机械性能较强的CuI半导体膜,这种半导体膜是由大量的三角形片状微粒组成的。利用交流阻抗方法在pH值分别为0、2、4和7的0.5 mol/L Na2SO4溶液中研究了这种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研究发现,溶液pH值对CuI半导体膜的阻抗有较大的影响,pH值越小则电化学反应电阻就越大;同时,溶液的pH值也对CuI半导体膜电极的表面态有着较大的影响,pH值越大表面态密度越大。在pH值为0的Na2SO4溶液中测得CuI半导体的Efb为0.023 V(vs.SCE)。
【有机化学】doi: 10.6023/cjoc201601021
以端基炔、二氯甲烷以及有机胺为原料,以废弃螃蟹壳粉负载CuI制备的CSPs-CuI为催化剂,高效、绿色合成炔丙胺类化合物. 以螃蟹壳粉为载体负载CuI不仅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也实现了炔丙胺类化合物高效、绿色合成. 催化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法(TG)以及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进行表征分析. 通过考察催化剂载体种类、碱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获得最优的反应条件,制得一系列炔丙胺类化合物. 研究结果表明,CSPs-CuI可以通过过滤、洗涤等简单操作即可进行回收再利用,可重复使用4次产率没有明显降低.
【有机化学】doi: 10.6023/cjoc201611020
含苯二氮䓬酮母核的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有机杂环化合物.以邻溴代苯甲酸乙酯和邻二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在无溶剂状态下,通过CuI催化偶联并进一步内酰胺化关环,一锅法合成了目标化合物.该方法绿色环保、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一步反应且收率较高.通过最优的反应条件下,研究了一系列不同芳香环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并验证了此方法能用于不同取代芳香二氮䓬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在此基础上,将此合成方法应用于一些含有苯二氮䓬酮结构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并取得满意的结果.
制备了高分子负载CuI催化剂,将其应用于1,3-偶极环加成反应。制备了1,2,3-三唑类化合物,考察了溶剂、碱、催化剂用量、反应气氛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研究表明,以PEG/H2O为溶剂在室温下就能有效地催化反应,生成单一的1,4取代的三唑化合物,同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底物的反应效果。苄基和烯丙基类卤代烃活性较高,反应8h得率为72%~94%;饱和卤代烃经延长反应时间有中等以上收率;芳烃反应活性较差,碘代芳烃在85℃反应24 h,只有中等收率,而溴苯根本不发生反应。催化剂经过简单的过滤洗涤后可重复使用4次,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
【有机化学】doi: 10.6023/cjoc201904032
Tandem Pd(OAc)2/CuI catalyzed coupling/cyclization/chalcogenylation reaction of gem-dibromovinylanilines with boronic acids and dichalcogenides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provides a new synthetic approach to 3-sulfenyl-and 3-selenylindoles. Various functional groups such as methoxyl, halides and trifluoromethyl groups in the substrates are tolerated.
【应用化学】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8.11.170446
以高压反应釜为反应装置,采用CuI/Bipy(2,2'-联吡啶)/TEMPO(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催化体系,以氨水作氮源,分子氧作氧化剂,对醇催化氧化生成相应腈的方法进行了优化。以苯甲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及其用量、溶剂、反应温度以及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高压釜中,120℃、40×105 Pa的氮氧混合气(φ(O2)=8%)条件下,将催化剂摩尔分数降低至1%(脂肪醇催化剂摩尔分数为5%),反应时间缩短至8 h时,催化效果最佳。同时,该反应系统对于不同的芳香醇和脂肪醇的氧化均取得了90%以上的转化率和90%以上的产品收率。
【催化学报】doi: 10.1016/S1872-2067(15)60964-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负载的Cu2O和CuI催化剂, 并运用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量散射谱、透射电镜和NH3程序升温脱附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沉积的Cu2O和CuI分别以立方相和γ相存在于MWCNT上, 且表现出由弱到强的拉电子(Lewis酸)性能. 将催化剂用于催化芳醛与2-氨基吡啶氧化酰胺化反应合成N-(吡啶-2-基)苯酰胺类化合物, 产物选择性为100%, 收率为50%-95%. CuI/MWCNT催化剂上产物分离收率性能好于Cu2O/MWCNT, 但后者的循环使用性能更好. 与共价的CuI相比, 离子化的Cu2O与极性的酸活化的MWCNT间具有更适宜的相互作用, 这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可显著影响2-氨基吡啶的氨基对芳醛羰基的亲核进攻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