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原子分散的Au/Cu(111)表面合金的表面结构与吸附性质

王文元 张杰夫 李喆 邵翔

引用本文: 王文元, 张杰夫, 李喆, 邵翔. 单原子分散的Au/Cu(111)表面合金的表面结构与吸附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 36(8): 191103. doi: 10.3866/PKU.WHXB201911035 shu
Citation:  Wang Wenyuan, Zhang Jiefu, Li Zhe, Shao Xiang. Atomic Structure and Adsorption Property of the Singly Dispersed Au/Cu(111) Surface Alloy[J].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2020, 36(8): 191103. doi: 10.3866/PKU.WHXB201911035 shu

单原子分散的Au/Cu(111)表面合金的表面结构与吸附性质

    通讯作者: 邵翔, shaox@ustc.edu.cn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872130, 91545128)和国家重点研究开发项目(2017YFA0205003)资助

摘要: Au-Cu双金属合金纳米颗粒对包括CO氧化和CO2还原等在内的多个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然而关于其表面性质的研究却相当匮乏。在此工作中,我们通过对低覆盖度的Au/Cu(111)和Cu/Au(111)双金属薄膜退火,制备出了单原子级分散的Au/Cu(111)和Cu/Au(111)合金化表面,并利用高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扫描隧道谱(STS)进一步研究了掺杂原子的电子性质及其对CO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散在Cu(111)表面的表层和次表层Au单原子在STM上表现出不同衬度。在−0.5 eV附近,前者表现出相较于Cu(111)明显增强的电子态密度,而后者则明显减弱。吸附实验表明表层Au单原子对CO的吸附能力并没有得到增强,甚至会减弱其周围Cu原子的吸附能力。与Au在Cu(111)表面较好的分散相反,Cu原子倾向于钻入Au(111)的次表层,并且形成多原子聚集体。且Cu原子受Au(111)衬底吸电子作用的影响,其对CO的吸附能力明显减弱。这个研究结果揭示了合金表面的微观结构与性质的关联,为进一步阐明Au-Cu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反应机理提供参考。

English

计量
  • PDF下载量:  20
  • 文章访问数:  2449
  • HTML全文浏览量:  652
文章相关
  • 发布日期:  2020-08-15
  • 收稿日期:  2019-11-19
  • 接受日期:  2019-12-27
  • 修回日期:  2019-12-2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1-13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