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糖脂的合成及pH值对其表面活性和微乳微结构的影响

汪小娅 曹玉华 潘红 盛建伟

引用本文: 汪小娅, 曹玉华, 潘红, 盛建伟. 鼠李糖脂的合成及pH值对其表面活性和微乳微结构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09, 25(08): 1567-1571. doi: 10.3866/PKU.WHXB20090741 shu
Citation:  WANG Xiao-Ya, CAO Yu-Hua, PAN Hong, SHENG Jian-Wei. Synthesis of Rhamnolipid and the Effect of pHValue on Its Surface Activity and Microemulsion Microstructures[J].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2009, 25(08): 1567-1571. doi: 10.3866/PKU.WHXB20090741 shu

鼠李糖脂的合成及pH值对其表面活性和微乳微结构的影响

摘要:

从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中提取纯化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HPLC-ESI-MS)对鼠李糖脂提取物的组成进行了测定. 用临界胶束浓度(CMC)分析了pH值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 用微乳液滴粒径和灼电位考察了pH值对鼠李糖脂/正庚烷/硼砂缓冲液微乳体系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弱碱性条件下(pH7.5-9.5), pH的变化对鼠李糖脂的表面活性和微乳微结构均有显著影响. pH小于9.0时, CMC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 在pH 9.0处达到最低. pH大于9.0时, CMC随着pH值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这是氢键和极性头基间的静电排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微乳液滴的粒径及灼电位绝对值都随pH值的升高呈增大趋势, 只在pH 9.0处例外. 少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正丁醇的加入都使微乳粒径明显增大.

English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501
  • 文章访问数:  3809
  • HTML全文浏览量:  143
文章相关
  • 发布日期:  2009-07-16
  • 收稿日期:  2009-03-02
  • 网络出版日期:  2009-05-18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