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学类专业开展新工科建设的建议

张树永 朱亚先 霍冀川 宋丽娟 徐华龙 郑兰荪

引用本文: 张树永,  朱亚先,  霍冀川,  宋丽娟,  徐华龙,  郑兰荪. 高校化学类专业开展新工科建设的建议[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6-10. doi: 10.3866/PKU.DXHX202002021 shu
Citation:  Shuyong Zhang,  Yaxian Zhu,  Jichuan Huo,  Lijuan Song,  Hualong Xu,  Lansun Zheng. Suggestions for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for Chemistry-Related Majors[J]. University Chemistry, 2020, 35(10): 6-10. doi: 10.3866/PKU.DXHX202002021 shu

高校化学类专业开展新工科建设的建议

摘要: 概述了“新工科”的专业特征和人才培养特点。论述了以化学为基础开展“新工科”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化学类专业开展“新工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化学测量学与技术”“智慧分子工程”两个基于化学的新工科专业的建设思路和对“能源化学”专业进行“新工科”改造的方法。对化学类专业开展“新工科”改造和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English

    1. [1] 胡波, 冯辉, 韩伟力, 徐雷. 复旦教育论坛, 2017, 15(2), 20.

    2. [2] 钟登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No. 3, 1.

    3. [3] 吴爱华, 侯永峰, 杨秋波, 郝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No. 1, 1.

    4. [4] 陆国栋, 李拓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No. 3, 20.

    5. [5] 2013-2018年教育部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6. [6] Eubanks, L. R.; Middlecamp, C. H. Chemistry in Context:Applying Chemistry to Society, 3rd ed.; McGraw-Hill:New York, 2000.

    7. [7] 张树永, 朱亚先. 中国大学教学, 2018, No. 3, 25.

    8. [8] 顾佩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No. 6, 1.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3
  • 文章访问数:  1981
  • HTML全文浏览量:  256
文章相关
  • 收稿日期:  2020-02-12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