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ation: Tan Wenyuan, Chen Yuqin, Su Rui, Huang Kanghui, Wang Zhuqi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VDF Hydrophilic Composite Membrane[J]. Chemistry, 2020, 83(2): 156-160.

PVDF亲水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English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VDF Hydrophilic Composite Membrane
-
Key words:
- PVDF membrane
- / PVA
- / Blending
- / Hydrophilicity
- / Modification
-
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聚合物膜材料,它具有突出的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耐热性,可在室温下溶于某些强极性的有机溶剂,易通过相转化法,制备成一类耐热、耐磨、耐酸碱、耐有机溶剂的新型高性能分离膜[1~3]。但由于其较低的表面能,使其表面的亲水性差,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4~6]。PVDF膜亲水改性常用的方法有表面涂覆、表面接枝、物理共混改性、化学共聚改性。表面涂覆操作虽然简单,但是涂层容易剥离膜表面,改性后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很差。表面接枝改性PVDF膜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缺点是空间位阻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接枝密度不高。化学共聚改性一般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其工艺过程比较复杂。物理共混改性制备工艺简单,它可结合两种材料的优点,提高膜的亲水性能和抗污染能力,制备出性能优异的薄膜材料。聚乙烯醇(PVA)的分子结构是规整的线型,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分子链上的大量羟基使其具有强亲水性[7~9],其作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化学性稳定性、成膜性、亲水性、耐污染性[10, 11]。本文采用共混的方式,以PVDF为基膜材料、聚乙烯醇(PVA)为共混材料、N, 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亲水性良好的PVDF/PVA复合膜。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PVDF(Sigma-Aldrich公司);聚乙烯醇1788(无锡市亚泰联合化工有限公司);DMAc、无水氯化锂、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丙三醇(天津市津东天正精细化学品试剂厂);纳米二氧化硅(上海迈坤化工有限公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成都华夏化学品有限公司);PEG-1500和PEG-4000(GENERAL-REAGENT©公司);PEG-6000(Damas-beta©公司)。
JC2000D接触角测量仪(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TESCAN-3型扫描电镜(捷克TESCAN公司);SZQ型四面制备器(天津市静海县科信试验机厂)。
1.2 样品的制备
按比例取一定量的PVDF和PVA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DMAc,在70℃下匀速搅拌3h使其混合均匀,保持温度不变,静置脱泡5min,将铸膜液倾倒在玻璃板上,用SZQ型四面制备器将铸膜液刮涂成厚度为1mm的均匀涂层,随后浸入到常温去离子水中脱膜,分相完毕后将膜在去离子水中浸泡48h,使之充分固化成膜并除去残余溶剂。取出成品膜,在常温下自然风干待用。
2. 结果与讨论
2.1 PVDF/PVA共混比对复合膜亲水性的影响
PVDF/PVA共混比对制备亲水复合膜至关重要。图 1是固含量为18%时,PVDF/PVA共混比对膜亲水性能的影响。由图可知,当PVDF/PVA共混比由100/0降低到7/3时,膜的接触角由86.94°降低到46.58°,说明复合膜亲水性明显提高。这是因为PVA含有大量羟基,亲水性较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PVDF的疏水性,加入PVA提高了复合膜的润湿性。继续增加PVA含量,当PVDF/PVA共混比达到6/4时,PVA含量过多,容易在复合膜的表面聚集,使膜的表面变得不够均匀和光滑,导致亲水性下降,接触角增加到76.92°。故PVDF/PVA质量比为7/3时,制得的复合膜的亲水效果最佳。
图 1
图 1. PVDF/PVA共混比对膜亲水的影响Figure 1. Effect of PVDF/PVA blend ratio on the hydrophilicity of the membrane2.2 固含量对复合膜亲水性的影响
在PVDF/PVA共混比为7/3的条件下,不同固含量对PVDF复合膜亲水性的影响见图 2。
图 2
随着体系固含量降低,铸膜液粘度降低,溶剂与非溶剂之间的传质阻力减小,制备的复合膜亲水性随固含量的减小而增大。而当体系固含量降低至12%时,由于溶剂的含量过高,在成膜时反应体系不饱和,溶剂经过48h的浸泡仍未去除干净,附着在复合膜表面,液体透过膜时受到较大的阻力,反而使复合膜接触角增大,降低了复合膜的亲水性。因此,当固含量为13%时,制备的复合膜亲水性能较佳。
2.3 低分子化合物添加剂对复合膜亲水性的影响
无水LiCl、丙三醇和纳米SiO2三种化合物添加剂对膜的亲水性影响如图 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低分子化合物添加剂对复合膜亲水性的影响不同。图 4为添加不同低分子化合物所制备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图。由图 3和图 4可知,随着无水LiCl/PVDF质量比的增加,接触角不断减小,从53.12°降低到0°。无水LiCl具有吸水性,随着LiCl添加量的增加,对水分子的亲和力随之增加,且形成了多孔结构和较大空腔,水分子可以通过孔隙透过复合膜,增强了复合膜的亲水性。
图 3
图 4
随着丙三醇/PVDF质量比的增加,所制备复合膜接触角不断增大。这是因为丙三醇中含有大量羟基,在PVDF和PVA保持最佳共混比的情况下,羟基的量已近乎饱和,随着丙三醇含量的增加,其在PVDF的铸膜液中分布不均匀,制备的复合膜会产生丙三醇聚集,其有效亲水面积减小,亲水性能变差,导致接触角随着丙三醇含量的增加而变大。
纳米SiO2是一种亲水材料,其粒径很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力强,表面能大,分散性能好。将纳米SiO2作为低分子化合物添加剂嵌入到PVDF膜中,在制得的复合膜表面分布有亲水的羟基,且形成了多孔结构,能够有效降低PVDF膜的接触角,提高亲水性。因此,随着纳米SiO2/PVDF质量比的增加,接触角不断降低,当纳米SiO2/PVDF质量比为2.5%,接触角为30.51°;当纳米SiO2/PVDF质量比大于10%时,接触角降为0°。
综上所述,当纳米SiO2/PVDF质量比为10%以上时,亲水效果最优,接触角为0°;无水LiCl/PVDF质量比为12%时,亲水效果达到最优,接触角为0°;当丙三醇/PVDF质量比为2.5%时,亲水效果最好,接触角为16.65°。综合评价,纳米SiO2作为添加剂时制备的复合膜的亲水效果最优。
2.4 聚合物添加剂对共混复合膜亲水性的影响
PVP、PMMA、PEG-1500、PEG-4000及PEG-6000等聚合物添加剂对复合膜接触角的影响如图 5所示,所制备复合膜的SEM图见图 6。
图 5
图 6
图 6. 不同聚合物添加剂SEM表面形貌图(a)PVP/PVDF质量比2.5%;(b)PVP/PVDF质量比12.5%;(c)PMMA/PVDF质量比2.5%;(d)PMMA/PVDF质量比12.5%;(e)PEG-1500/PVDF质量比2.5%; (f)PEG-1500/PVDF质量比12.5%;(g)PEG-4000/PVDF质量比2.5%;(h)PEG-4000/PVDF质量比12.5%; (i)PEG-6000/PVDF质量比2.5%;(j)PEG-6000/PVDF质量比12.5%
Figure 6. SEM surface topography of different polymer additives随着PVP/PVDF质量比的增加,接触角由41.89°降低到0°。这是因为PVP本身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且PVP的加入促进了浸入凝固浴中时的非溶剂流入,从而有利于复合膜形成较大的孔径,提高了水分子在复合膜孔径间的透过率,增强了亲水性。PMMA具有较大的支链,粘度较高,其作为添加剂制备的复合膜表面形成了纤维状结构,膜表面变得粗糙不平,对水的透过阻力增大,亲水性变差。PEG-1500的熔点为41.0~46.0℃,常温下会凝固在制备的复合膜中,堵塞复合膜的孔径,造成复合膜表面粗糙、不均匀。因而,随着PEG-1500添加量的增大,在复合膜表面形成致密结构,复合膜接触角保持在较高水平,亲水性能较差。PEG-4000和PEG-6000分子内含有大量羟基基团,在PVDF和PVA保持最佳共混比的情况下,添加更多的含羟基化合物没有明显效果,其易在复合膜表面聚集,使得复合膜的有效亲水面积减小,亲水性能变差。
因此,以PVP作为聚合物添加剂所制备复合膜的亲水性效果最好,当PVP/PVDF质量比为10%时,复合膜的亲水效果最优,接触角从PVP/PVDF质量比2.5%时的41.89°降低到0°。
2.5 非溶剂添加剂的确定
如图 7所示,纳米SiO2、PVP都可使复合膜的接触角降低到0°,但添加纳米SiO2所制备复合膜的接触角的初始值及整体水平都比PVP低。因此,最优的添加剂是纳米SiO2。
图 7
3. 结论
通过共混的方式,采用相转化法制备复合膜,不需要任何预处理或后处理,制备出了亲水性优异的复合膜产品。确定了复合膜的优化制备条件为:PVDF/PVA共混比为7/3,固含量为13%,添加剂为纳米SiO2且其与PVDF质量比为10%。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复合膜接触角从纯PVDF膜的84.69°降低到0°,亲水性大大增强,亲水效果极好。
-
-
[1]
朱振亚, 白成玲, 王磊, 等.中国环境科学, 2019, (7): 2896~290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gxb201906039
-
[2]
李兆魁, 周勇, 朱家民, 等.水处理技术, 2009, 35(12): 1~6.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scljs200912001
-
[3]
李兰, 程博闻, 康卫民, 等.功能材料, 2014, 45(21): 21001~2100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NCL201421001.htm
-
[4]
赵小云, 周键, 王三反, 等.水处理技术, 2019, 45(5): 11~1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CLJ201905005.htm
-
[5]
谷麟, 陈旭, 吴思帆, 等.环境工程学报, 2019, 13(2): 291~30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JJZ201902007.htm
-
[6]
Chen G, Xu S, Xu Z, et al. Polym. Eng. Sci., 2016, 56(8): 955~967.
-
[7]
张松峰, 吴力立.化工进展, 2016, 35(8): 2480~248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GJZ201608029.htm
-
[8]
孙倩云, 周玥, 汪朝晖, 等.膜科学与技术, 2019, 39(3): 22~28.
-
[9]
韩璐, 许振良, 杨虎.膜科学与技术, 2018, 38(5): 69~7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mkxyjs201805010
-
[10]
李江腾, 王磊, 苗瑞, 等.环境工程学报, 2015, 9(3): 1086~1092.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hjwrzljsysb201503016
-
[11]
Li N, Xiao C, An S, et al. Desalination, 2010, 250(2): 530~537.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9256544_Preparation_and_properties_of_PVDFPVA_hollow_fiber_membranes
-
[1]
-
图 6 不同聚合物添加剂SEM表面形貌图
Figure 6 SEM surface topography of different polymer additives
(a)PVP/PVDF质量比2.5%;(b)PVP/PVDF质量比12.5%;(c)PMMA/PVDF质量比2.5%;(d)PMMA/PVDF质量比12.5%;(e)PEG-1500/PVDF质量比2.5%; (f)PEG-1500/PVDF质量比12.5%;(g)PEG-4000/PVDF质量比2.5%;(h)PEG-4000/PVDF质量比12.5%; (i)PEG-6000/PVDF质量比2.5%;(j)PEG-6000/PVDF质量比12.5%
-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0
- HTML全文浏览量: 0